就这样 , 高肇甫终于见到了总理 , 因为紧张他甚至一度说不出话来 。 而周恩来听到恩师已经离世的消息 , 泪流满面 。 对此 , 高肇甫是没有预料到的 。 他不清楚总理为何对父亲有这么深的感情 , 在他看来老爷子不就是一个小地方的穷酸老师吗?
在接下来长达3个小时之久的谈话里 , 基本上是周恩来在回忆 , 而高肇甫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听众 。 正是因为这些点滴的回忆 , 高肇甫才明白了 , 为何父亲会留下那样不寻常的遗言 。
【党史|高亦吾曾帮周恩来,离世8年后其子进京求职,周总理和他谈3小时】图:周恩来
高亦吾是济南章丘人 , 1881年出生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家族 。 他是一个奇才 , 12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 , 16岁就进入了山东高等学堂历史系 。
那时候学历史的年轻人 , 多数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 但高亦吾不一样 。 他加入了同盟会 , 组织同学们成立了诗社 , 只要有空他就带着同学们走上街头演讲 , 号召大家一起反清反帝 。
这样的学生济南当局肯定留不得 , 于是高亦吾成了抓捕对象 , 不得已之下他从济南逃到了东北奉天 , 在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当历史老师 。 这一年是1909年年末 , 高亦吾28岁 。
教一群小学生 , 对饱学的高亦吾来说 , 显然是小菜一碟 。 唯一让他觉得不快的是 , 在这所小学他没办法再大谈救国之道 ,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听不懂、或者说也没什么兴趣听 。
直到一年后的秋天 , 他在课堂上认识了一个带着南方口音的男生:12岁的周恩来 。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 , 它会以一种当事人想不到的方式 , 给执着追求理想的人一些特殊的奖励 。 周恩来的到来 , 就是生活给高亦吾最大的的奖励!
其实刚入学时 , 周恩来就听学长们说起过:咱们学校的历史老师是个奇怪的老师 。 他在光绪末年就剪掉了长辫子 , 上课时不穿长衫 , 永远是洋装革履 。 而且每次讲课都爱跑题 , 不管开始讲什么内容 , 最后都能扯到反帝反封建之类的革命上去 。
虽然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 , 但当周恩来真的来听高亦吾的课时 , 还是被震撼到了 。 激昂的语调、沉痛的话题 , 一句一字都扎在了周恩来心里 , 这些东西是他在老家的私塾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
多年后 , 周总理仍然记得有一堂课 , 高老师说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 , 那一堂课他和很多同学都听哭了……
高亦吾讲得神采飞扬 , 周恩来听得义愤填膺 。 而且听完之后 , 周恩来还总是找到老师 , 问各种问题 。 不久后 , 高亦吾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周恩来:
他是我执教以来碰到的最好学生 。
高老师这样说显然不只是因为周恩来成绩好 , 而是出于一种知己式的欣赏 。 他没有想到 , 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的小学 , 能遇到一个听得懂大道理的孩子 。
从那以后 , 高亦吾会给周恩来讲他自己的事:讲他当初在济南搞革命时做的那些大事;讲他因为搞革命 , 连累母亲被下了大狱;讲他希望将来有机会 , 还能继续干革命……
有时候两人聊得太晚了 , 高亦吾就留周恩来在家里吃饭、在家里住下 。 他知道周恩来是刚刚从淮安出来 , 一直借住在四伯父家里 , 每天只有几个铜板吃饭 , 所以每次做了什么好吃的 , 他都要给周恩来备上一份 。
小小年纪的周恩来 , 虽然听得懂高老师说的这些大道理 , 却并不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 。 直到1911年 , 辛亥革命爆发 , 高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走上街头、广场 , 他振臂高呼:
鞑虏不除 , 民国不立 , 四万万炎黄子孙誓不罢休 。
- 党史,教育,党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 大合唱|听故事·学党史|《黄河大合唱》唱出抗战最强音
- 党史|王季范多次帮助主席,建国后进京求职,主席:没有九哥,就没有我
- 党史|他是毛主席的表哥,建国后进京求职,主席:没有九哥,就没有我
- 马克思主义&学党史 悟思想
- 增刊#“连环画中的党史故事真好看”
- 党史#兰巨乡举办“学党史 悟思想 让青春在基层绽放”主题演讲比赛
- 教育学部@沉浸式体验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 高校&艺术创新讲好党史故事、特色产业扶贫引入乡村振兴……上海高校学生展现双创实践风采
- 人民网&兰州市学党史阅读马拉松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