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绝去某公署当秘书的肥差 , 原因是:公署主人有当汉奸的嫌疑 。
别人都不理解 , 一个穷酸读书人 , 怎么就这么多穷讲究 。 对此 , 他就是一句话:
国家蒙难 , 民不聊生 , 替敌效劳 , 实愧堂堂华人国民!
这个话 , 和当年周恩来在作文里写的内容何其相似 。 所谓知己 , 大概就是从价值观的相似开始的 。
此后 , 为了生计的高亦吾自己想办法 , 用多年攒下来的钱 , 在济南开了一间学馆教书 。 钱虽然赚得不多 , 但在他看来 , 至少这钱赚得干净!
在接下来的21年里 , 直到高老师病逝 , 周恩来都没有找到机会去章丘看看他 。 但在外时 , 周恩来从来没有忘记过恩师 。
1936年 , 周恩来因西安事变的事 , 见到了张学良的秘书陆广勋 。 周恩来知道陆广勋认识高老师 , 便当场询问起恩师的状况 , 听说对方也不知道时 , 周恩来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话陆广勋印象很深 , 他没想到一个小学老师 , 周恩来能记这么多年 。 周恩来虽然是个外交天才 , 但其实并不擅长表达个人感情 , 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他都没有说过类似“没有他 , 就没有我的今天”之类的话 。
读书期间 , 我对高老师的印象最深 , 受其影响最大 。 可以说 , 假如我少年时代没有恩师的栽培 , 就没有我个人的今天!
了解了这些 , 其实我们就能明白 , 为何他一接到恩师儿子高肇甫的信 , 就赶紧让他进京 , 还一谈就是3个小时 。 对于这位小学老师 , 他确实有太多的感激 。 这3个小时的谈话里 , 周恩来把和恩师过去的种种 , 都回忆得清清楚楚 。
图:周总理和高肇甫一家合影
会面结束后 , 周恩来把高肇甫安排到政务院的档案科工作 。 虽然只是档案科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 但这也是周恩来平生唯一一次 , 破例给人安排工作 。
唯一一次 , 这个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 周恩来自己没有儿女 , 但两个亲弟弟却都有孩子 。 周恩来任总理后 , 对这些亲侄子、亲侄女立了十条家规 , 笔者列出其中前5项 , 大家看一看:
正是在这样的家规之下 , 周家后人全部都低调生活 。 以其侄子周荣庆一家为例 , 他们在焦作生活了54年 , 在这54年里 , 连身边的邻居同事都不知道他们是周总理的亲戚 , 也不知道周荣庆的父亲周恩溥是殉国的烈士 。
一、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 , 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 。
二、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 , 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 住宿费由他支付 。
三、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餐 , 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费 , 没工作的由他代付 。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购票入场 , 不得享用招待券 。
五、不许请客送礼 。
很显然 , 周恩来给高肇甫安排工作 , 并非出自私情 。 而是因为他很清楚高家人的风骨 , 这是出于对他们一家的尊重 。 对这样的人 , 周恩来愿意去安排 。
当然 , 高肇甫也没让周总理失望 。 1953年 , 高肇甫响应号召请求去基层工作 , 临行前他又一次见到了周总理 。 他向总理保证会做好份内的事 , 不丢父亲的脸 。 总理笑着对他说:
以后不要老总理总理的 , 你我是兄弟、是同志嘛 。
就这样高肇甫到了淄博 , 在那里兢兢业业工作了半辈子 。 此后 , 周恩来一直关心着高家的情况 , 听说师母生日 , 他省吃俭用节约100块钱 , 给师母寄去 。 师母去世时 , 他又再寄了100元算是安葬费 。
- 党史,教育,党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 大合唱|听故事·学党史|《黄河大合唱》唱出抗战最强音
- 党史|王季范多次帮助主席,建国后进京求职,主席:没有九哥,就没有我
- 党史|他是毛主席的表哥,建国后进京求职,主席:没有九哥,就没有我
- 马克思主义&学党史 悟思想
- 增刊#“连环画中的党史故事真好看”
- 党史#兰巨乡举办“学党史 悟思想 让青春在基层绽放”主题演讲比赛
- 教育学部@沉浸式体验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 高校&艺术创新讲好党史故事、特色产业扶贫引入乡村振兴……上海高校学生展现双创实践风采
- 人民网&兰州市学党史阅读马拉松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