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黄金大劫案」10周年:我们都被一脸坏笑的宁浩骗了

2012年5月 , 《故事》作者、好莱坞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正在中国开设编剧培训班 。 上课间隙 , 麦基看完了当时正在上映的某部国产大片 , 然后愤愤不平地写下了三千多字影评 , 来斥责该电影在剧作和类型风格上的种种缺点:“它看上去跟自己冲突 , 非常不协调” 。 那几年 , 麦基凭借着自己的畅销书和培训班 , 在中国电影界收获一众粉丝 。 但他所写的这篇影评 , 却让该片的导演宁浩感到颇为委屈 。 “那他妈就是我照着他的书拍得呀 。 ”
让麦基觉得值得写三千字吐槽 , 让宁浩觉得遭到世人误会的那部电影 , 叫做《黄金大劫案》 。 在宁浩的作品序列里 , 《黄金大劫案》算得上是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 。 这部毁誉参半、争议满天飞的电影 , 时而被一些人当做宁浩神话终结的象征 , 时而又被另一些人视为宁浩蜕变进新的创作阶段的凭证 。 到今年 , 正好是《黄金大劫案》上映十周年 , 这种争议也延续了十年 。 是时候重新来回看当年的这部争议之作了 。
东北|「黄金大劫案」10周年:我们都被一脸坏笑的宁浩骗了
文章图片

首先 , 要弄明白的第一个问题是 ,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 , 《黄金大劫案》的确不能算作一部质量上乘的电影 , 它有很多明显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 在这一点上 , 麦基的某些吐槽的确不无道理 。 麦基一是认为本片被塞进了太多陈词滥调的情节和桥段了 。 比如小东北随手拿两把勺子拧成的玫瑰花送给女主 , 而这朵已成为定情信物的花又在后来成功地帮小东北挡住了子弹;又比如奄奄一息的反派最后起身打死了女主 , 让小东北失去了最重要的情感依托 。
东北|「黄金大劫案」10周年:我们都被一脸坏笑的宁浩骗了
文章图片

这些总是能让观众抢在前头猜到故事走向的情节设计在《黄金大劫案》中比比皆是 。 它一方面的确让整部影片的观感显得缺乏真实性 , 把影片的喜剧质感直接从高级的讽刺拉低到了闹剧的水平 。 另一方面 , 也暴露出了宁浩在这次创作过程中的仓促、摇摆与举棋不定 。 麦基同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作为一部商业片 , 宁浩试图在本片中尝试的类型风格实在是有些超载 。 而每一种类型元素单拎出来 , 又很难说哪一个能真正吸引观众 。 于是观众总是需要随着剧情的推动不断被动调整自己的观影预期 。 在《黄金大劫案》里 , 宁浩破天荒地尝试了很多他之前没用过 , 之后也鲜少涉及的类型元素 。 情感表达上 , 多了爱情与父子亲情戏码;悬念设计上 , 更是来了个抢劫、犯罪、战争、间谍大乱炖 , 一伙人围绕着那八吨黄金上演了一场场让观众目不暇接的闹剧 。
东北|「黄金大劫案」10周年:我们都被一脸坏笑的宁浩骗了
文章图片

【东北|「黄金大劫案」10周年:我们都被一脸坏笑的宁浩骗了】不得不承认 , 在处理一部商业电影时 , 宁浩突如其来的旺盛表达让影片在基本的观感上看起来像是补血过剩 , 但它同样也颇为有意思的表露着宁浩在日后创作生涯中的创作思路转变 。 影片第一幕 , 街溜子小东北假装救国会成员 , 用烟杆子当枪 , 去教堂以救国的名义狠狠地敲诈了神父一笔 。 这一幕戏相当高妙地将那个鬼神不敬、人的信仰与价值观都崩塌的时代背景点了出来 。 也暗示了民众们并不对救国会抱希望——不然神父也不会一听到对方说自己是救国会的人 , 就知道对方是来要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