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从学生到教师,将音乐火种传递下去( 二 )


当时的张学樑是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 他不仅是管乐团的长号手 , 也经常在学校的文艺晚会演唱——虽然唱的都是流行歌 。 在老师的建议下 , 张学樑以音乐特长生的身份升上高中 , 并开始系统学习声乐 。 高中三年 , 他拜访了很多山西比较有名的音乐教授 , 并跟着山西师范大学的张鹿樵教授系统学习了两年 , 打下了扎实的声乐基础 。
帕瓦罗蒂成为影响张学樑最深的一位艺术家 。 虽然帕瓦罗蒂最响亮的头衔是“高音C之王” , 但在张学樑看来 , 他真正厉害之处在于情感与技巧的融合:“一提到美声 , 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装腔作势、很做作 。 但帕瓦罗蒂唱歌是特别自然的 , 从他的声音里能感受到真挚而充沛的情感 。 他会让人觉得很有亲和力 , 非常迷人 。 ”
遇见杨岩
严师出高徒 , “潜力是逼出来的”
高考时 , 张学樑拿到了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学校的专业第一名 , 他最终选择了星海音乐学院 , 成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杨岩的学生 。 杨岩被业内誉为“常把金钟敲响的人” , 他培养出十余位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得主 , 当中就包括张学樑 。
尽管已经毕业多年 , 但张学樑回忆起大学时师从杨岩老师的经历 , 仍然“瑟瑟发抖”:“跟杨老师学习是‘痛并快乐着’ 。 他在专业领域上一丝不苟 , 一个音、一个字不对就要停下来反复练 。 要是做到了 , 他会很开心;要是做不到 , 他就会很生气 。 这个过程真的很艰辛 , 压力非常大 , 学生都很怕他 。 ”
张学樑至今对杨岩老师的第一堂专业课记忆犹新 。 一向自信的他在课堂上备受打击:“当时杨老师圈出教材里的十几首曲目 , 让我回去练 。 第二个星期 , 他问我练了几首 , 我说‘啊?我才刚把这些歌听完’ 。 杨老师大发雷霆 , 他要我在一两个星期里把这些歌曲都学会 , 他才能帮我处理声音、语言风格等细节 。 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干吗要把人逼到这个份上?但后来我发现 , 杨老师是对的 。 ”
虽然声乐基础不错 , 但张学樑当时在歌曲量、语言等音乐综合素质方面比较薄弱 , “我初中学的是长号 , 不懂钢琴 , 因此新曲学起来比较慢 。 而且我们从大一开始基本就要唱意大利语的作品 , 语言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困扰” 。 很快 , 张学樑就被杨岩调教成整个专业最勤奋的学生之一 。 他回忆:“广州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 , 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基本没享受过 , 每天只待在琴房 。 ”
得益于杨岩的“魔鬼训练” , 张学樑进步神速 。 到了大二 , 张学樑已经学完一整本男高音咏叹调 , 并常年霸占考试第一名的位置 。 他感叹:“我现在特别相信一句话:人都是逼出来的 , 不然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能去到哪里 。 杨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 每个人在他面前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 。 他就是冲锋号 , 只要一声令下 , 我们所有人都‘冲啊’!”
遇见金钟
勤学苦练 , 时机终会成熟
从大三开始 , 张学樑成了“比赛专业户” 。 张学樑回忆:“我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歌剧展演比赛 , 在重唱和独唱都拿了第二 。 我拿到这个好成绩 , 也是为学校争了光 。 ”到了2010年大四时 , 张学樑已经作为广东队代表参加了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青歌赛) 。 他回忆:“走台的时候 , 我看到很多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大腕 , 太紧张了 , 便给杨老师打电话 。 杨老师鼓励我:‘你初生牛犊不怕虎 , 唱好自己就行 , 那些大腕反而压力比你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