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春招落选、考研失利后,应届生打零工、写小说,熬过没有工作这一年( 四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沈潞产生了写网文的想法 , 她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看小说 , 大学读的也是文学相关专业 。 沈潞决定试试看 , 她换了兼职 , 只周六日去画室工作 , 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构思作品 , 列大纲、查资料 , 看许多相关的书和纪录片 。
开始动笔后 , 顺利时一天写一万多字 , 枯竭时两千字也写不出来 , 直到积累了几万字的存稿 , 她才敢投递给网站 。 不用应对面试、也不需要擅长说话 , 可以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 沈潞难得在接连的挫败后 , “找到了新的成就感” 。
这些年轻人 , 都成了全国两亿灵活就业者中的一份子 , 还有更多人选择了直播、送外卖等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新兴职业 。

▲ 图 / 视觉中国
这才是工作几个人的故事背后 , 是一个群体的境遇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 2021年毕业季 , 大批应届生进入求职市场 , 带动了我国青年失业率明显上升 。 “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年年有 , 但直到如今 , 才是不同以往的最难一年 。
疫情过后 , 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 , 新的就业趋势已经来临 , 出于对“稳定”的期许 , 新一轮“考公热”“考研热”再次爆发 。 近20年来 , 曾出现过的三次考公考研浪潮 , 都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 。

2022年国考开考 , 报名人数突破两百万 。 图 / 视觉中国
第一波是2004年前后 , 正值“非典”疫情过去不久 , 后来的考公龙头老大华图与中公也是在那时开始布局公务员培训领域 。 第二波是在2009年前后 , 受金融危机风波影响 , 国考人数首次超过百万 。 第三波浪潮 , 就是2020年至今 。
前两波考试热情 , 最终被房地产和互联网所承接 。 在过去 , “抢人大战”是6月份的保留节目 , 不仅房地产、互联网正值开疆扩土的时代 , 还有教育培训、销售顾问、酒店餐饮等行业也是吸纳毕业生的就业大户 。
这1000多万毕业生们在互联网世界里长大 , 随处可见行业天花板的辉煌 , 听的也都是入职即高薪和充满机遇的故事 , 眼看着前人奋斗几年便“财务自由” , 设想预期是“只会越来越好” , 却不知 , 情况早已改变 。
房地产已进入“黑铁时代” , 神话不再;“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后 , 曾经招聘2021届毕业生数量最多的教培行业 , 也被泼了一大盆冷水;挤破头的高薪互联网 , 频频传来裁员的声音 , 离职工牌堆满一大箱 , 半层楼的人转眼走空 。
我们常用CIER指数 , 来衡量就业市场的景气程度 , 以1为分水岭 , 指数越大 , 说明就业信心越高 。 今年 , 高校毕业生的CIER指数已降至0.71 , 与2019年同期相比几乎腰斩 。 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的CIER指数分别降至0.49、0.64和0.66 , 更是缩水几倍不止 。
过去 , 这三个地区就像庞大的蓄水池 , 吸引无数毕业生流入它们的热门行业里 , 但现在新的寒流吹散了大家的信心与热情 。 骤然改变的现实 , 往往会打得应届生们措手不及 , 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给自己缓冲 。
有的人缓过了劲 , 调整了工作预期 , 找到新出路 。 阿崔已经报名了外派泰国的汉语教育项目 , 准备用10个月的时间 , 再增加一份难忘的工作经历;沈潞放下了对大城市的追逐 , 在父母的帮助下 , 做了一名基层事业单位的合同工 , 下班后的时间继续构思小说 。
没有工作的一年 , 也会带来遗憾与代价 。 考试接连失利的林楚琰终于决定找工作了 , 她顺利通过一家央企的笔试 , 却被一纸档案困住 , HR在电话里告诉她 , “档案不在学校 , 不能被录用” 。 她想解释 , 自己只是一直在考试 , 没交过任何社保 。 对方的回答很直白 , “我理解你 , 但规定就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