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之成在于实践 , 以技入道 , 非多读书多见识不可为之 。
本文图片
王陆军 , 1992年生于安徽临泉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 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 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篆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 。
习篆杂谈
2014年 , 我辞去美术馆展厅管理员的工作 , 通过成人高考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专业 , 虽然没有在专业培训班里学习过 , 但对于篆刻 , 我从初中开始接触 , 已经自学了10年 。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偶尔翻看到爸爸的一方木质楷书印 , 顿觉喜爱异常 , 从此就幻想着何时能拥有自己的一方印 。 便常用身边的萝卜、红薯乃至橡皮试刻 , 蘸着钢笔水往书上、墙上到处盖……初中后 , 机缘下接触到石章刻刀 , 便一直当作业余爱好 , 但是相较于发达的城市 , 偏远小县城的师资条件、文艺氛围、材料资讯等显得如此匮乏 。
本文图片
王陆军作品
所幸 , 进入美院后 , 开始接触专业书法篆刻 。 从秦汉的临摹 , 至明清流派 , 再到古玺 ,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 在专业性的学习中 , 逐步真正迈进书法篆刻艺术的大门 。 不禁感慨 , 在校学一年抵得上自学十年 。
篆刻诸多印式中 , 最喜爱的还是古玺 , 当然 , 鸟虫印、唐宋官印、元朱文、流派印也都有涉猎 , 偶有所作 。
我在古玺印创作中 , 一般优先选择雅正易辨识的字法 , 然后在设计中注重空间的虚实 , 尽量做到在秩序中寻求变化 。 用刀上 , 以冲为主 , 喜欢通过残破追求沧桑、古朴之感 。 与同学们互相点评印作时用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不够“破” 。 虽然是开玩笑 , 不过窃以为通过使印面残破的手段对印面气息的营造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 有些时候 , 一方印的成败似乎和边框、印面的残破不无关系 。
本文图片
王陆军作品
2016年开始慢慢尝试一些展览投稿 , 偶有入展 , 是对自己的莫大鼓舞 , 让自己开始更主动地多方搜集材料 , 学习他人……总之 , 展览对我的促进作用还是很大的 。 当然又是为了入展确实会更加在意形式、更加关注当下 , 诚如陈大中老师批评、嘱咐我的那般:刻的偏“展览化” , 缺失了个人的风格 。
书法是篆刻的基础 , 没有书法的支撑 , 篆刻之路是走不远的 。 我的书法基础不好 , 在以后的日子里更要静下心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 。
本文图片
王意娜 , 1996年生于山西汾阳 ,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 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全国性展览 。
先“篆”而后“刻”
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 。 自古以来 , 诗、书、画、印中 , “印”总是以辅助性功能为主 , 发展到明清时期篆刻才单独作为一门艺术被世人重视 , 随着20世纪80年代艺术作品进入展厅 , 篆刻也以印屏的形式进入大众的视野中 。 而古玺印风在当代篆刻中高速发展 , 已然占据印坛半壁江山 。 我在淮阴师范学院就读本科时接触到古玺印 , 在进行一段时间临摹学习后被古玺古拙烂漫的风貌所吸引 , 继而钟情于三晋小玺 , 以三晋小玺印风为主尝试古玺创作 。
- 陈锦城|世界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中国著名艺术家—陈锦城
- |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 |展览|2022·艺术云集—中国书法名家学术观摩展:马英杰
- 中国篮球|巩晓彬儿子即将赴美打球,盘点中国篮球圈的十大“父子兵”
- |【民警作品】书香?故乡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将于7月底全部完工
- |歌笑出地——-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 永不熄灭的“红灯”|永不熄灭的“红灯”
- 青梅|农历中国|四月初十·青梅煮酒
- 三国|中国古钱目录——三国、两晋、南北朝、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