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数字藏品新体验浙江首个数字藏品规范化交易平台“虚猕数藏”上线( 二 )


杭州银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剑平 , 从事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多年 。 他判断 , 数字藏品契合现代年轻人在虚拟空间的消费习惯、价值审美与社交需求 , 将在推动文博等文化艺术品走进大众过程中 , 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
4月 , 国家文物局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 。 会上形成的多个共识中 , 有两点让杭剑平感到振奋 , 即文博单位应积极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 但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 , “这意味着 , 文物部门鼓励利用数字文物信息进行再次创作 , 赋予文物更多艺术价值 。 ”
这不管是对从业者还是对整个行业 , 都是十分正向的激励 。
据悉 , 目前数字藏品主要有三种形态:现实作品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射 , 数字世界中原创的作品 , 现实与虚拟交互的作品 。 图片、音乐、视频、艺术品等均可成为数字藏品 。
“虚猕数藏”推出的杭州西湖系列产品中 , 有一款“莫比乌斯青白蛇” 。 它取材白蛇传 , 以莫比乌斯环这一经典拓扑学结构为基础 , 将一虚一实两个蛇状形象360度缠绕 , 不停转动 , 给人一种开放、聚合又不断向上的特殊观感 。 上线展示首日 , 尚未开卖 , 已被两万多人次围观 。
吴永杭点评说 , 数字藏品核心竞争力还是其艺术价值 , 创作者要多跟受众沟通 , 牢牢遵循艺术市场的规律 , “不乱搞噱头 , 不哗众取宠 , 不投机炒作” 。
增加多重“保险” 破解“成长烦恼”
“虚猕数藏”上线当日 , 推出了三类10种7万余份产品 , 单件售价19.9元到66元不等 。 整体成交金额可观 。
数字藏品 , 带来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 根据国外数据平台Dune Anlytics统计 , 今年一季度 , 国外数字藏品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1800亿元 。 国内专业平台“头豹研究院”等测算 , 2026年 , 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
浙江企业也早早吃起了“螃蟹” , 近两年开展相关业务的企业已有130余家 , 其中不乏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大厂 , 以及中南卡通等国内原创动画行业巨头 。
不过 , 数字藏品仍在“蹒跚学步” , 还有不少“成长的烦恼”亟需破解 。
多位专家指出 , 目前 , 国内数字藏品主要存放于企业私有链上 , 一旦公司倒闭或者平台关停 , 将面临丢失风险 。 更关键的是 , 现在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区块链无法对上链的原始艺术品或版权进行确权 。 数字藏品也就无法转让交易 , 只能买家自己欣赏 。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主流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尚未开启二次交易的原因 。
“确权问题没解决的话 , 会引发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难保障、存在炒作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 整个行业将无法健康成长 。 ”刘天骄说 。
由杭州国际数字交易有限公司(简称“杭数交”)推出的“虚猕数藏”平台 , 是浙江首个数字藏品规范化交易平台 。 该公司由地方国企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 。 这也是当下为数不多国资入局的案例 。 刘天骄评价它在引导数字藏品业规范发展上具有全国示范意义 。
规范化的核心举措 , 是引入国有版权服务平台“知信链”和版权行业链“新版链” , 对在“虚猕数藏”平台上交易的数字藏品进行正版确权、内容审核和价值评估 。
“杭数交”总经理李杰明向采访人员演示一件原创作品成为数字藏品的“变身记”:平台方先与相关的IP方、服务商、合作商等商定作品 。 随后链方“出场” , 通过“新版链”固定其版权 , 在“知信链”上审核其是否是正版、内容有否侵权 , 通过后赋以网络出版资质;平台再进行定价、宣发、销售……整个流程规范后 , 与网络文学、线上音乐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