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里的故事,为何总是发生在森林中?( 五 )


汉斯 , 我们的刺猬男孩 , 是一个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相结合的奇怪物种 。 然而 , 在格林童话中 , 区分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的界限并不混乱 。 一方面 , 你有驯服的动物、驯养的牲畜 , 甚至一些异国生物 , 包括一两头大象和猴子之类 。 而另一方面 , 从平静无害的野兽到面目可憎的野兽 , 森林有自己的一套野兽系统 。
|格林童话里的故事,为何总是发生在森林中?
本文图片

《小红帽》插图 。
对野生动物的恐惧会在荒野中催生最大的焦虑 。 例如 , 在《会唱歌的骨头》(The Singing Bone)中 , 一头野猪造成了“全国性的巨大破坏” , 阻止了所有人进入森林 。 (野猪是被两兄弟中单纯善良的弟弟杀死的 , 而狡猾精明的哥哥却冒领了弟弟的功劳 , 后来还娶了国王的女儿 。 当然 , 最后哥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 )类似下面这样的话在很多故事中都有出现:“被野兽撕成碎片”(《小弟弟和小姐姐》);“把他们扔到野外去喂野兽”(《汉塞尔和格莱特》);“野兽肯定吃掉了祖母”(《小红帽》);“一只可怕的野兽正坐在我的洞穴里 , 眼睛红得吓人”[《自动上菜的桌子、吐金子的毛驴和自个儿从口袋里蹦出来的棒子》(Little Magic Table , the Golden Donkey , and the Club in the Sack)];“不管怎样 , 他以为森林里的野兽很快就会把她吃掉”(《白雪公主》);“于是他转过身 , 看见一只黑色的大野兽大叫:‘把我的玫瑰还给我 , 否则我就杀了你!’”[《夏季和冬季花园》(The Summer and the Winter Garden)] 。
学者托马斯·H.伯奇曾撰写过一篇《荒野的禁锢》(The Incarceration of Wildness) , 这篇关于荒野和驯化王国之间界限的文章虽然很有争议 , 但是也很精彩 , 文章中写道:“西方文化对野性的禁锢 , 其中心是对他者的普遍(错误)理解 , 认为他者是敌对的 , 是对法律的不服从 , 因此是非理性的、犯罪的、非法的 , 甚至是犯罪性的疯狂(比如灰熊) 。 ”
如果你想去野外最危险的地方——又不想冒着被野兽撕成碎片的风险——那就读读格林童话吧 。
童话故事并没有忽视
与生存有关的现实性
在童话中 , 做人就是奋斗 , 就是忍耐 , 就是与人交往 , 就是能升官就升官 , 能发财就发财 , 能嫁给王室最好 , 能为自己报仇就一定要用火、油或者把敌人扔给野兽 。 童话故事在儿童身上具有生存和生态指导意义 , 尽管人们可能不希望孩子们从一个吻就可以使死尸复活的假象中获得虚假的安慰 , 因为这是以深刻的物质方式戏剧化了人类的处境和环境 。 换一种更具体的说法:童话故事中的人类困境是建立在一个清晰的环境限制和生物现实的背景下的 , 尽管童话可能是幻想 , 但它并没有忽视许多其他故事所具有的那种现实性 。
万物相连是众所周知的生态格言 , 但是这句格言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补充 , 即有些东西比其他东西联系得更紧密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我们在平静的土地上做日常工作 , 但有时人们必须冒险走到边缘地带 。 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向儿童和成年人表明 , 这可能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 正如外国王子在遭遇那些野蛮人时所发现的那样 , 也可能是一种变革 , 正如格林童话中的几个人物在进入森林并活着讲述故事后所发现的那样 。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 。 原文作者:[美]利亚姆·赫尼根;编辑:申婵;导语校对:李铭 。 题图和文中插图来自果麦文化出品的《格林童话》 。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