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钧剑疫情居家笔耕不辍,两年写了五本书150万字( 二 )


从小就受家庭影响 , 喜欢诗词书画的郁钧剑 , 从1971年开始就试着自己填词写诗 。 从艺40周年的时候 , 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了《郁钧剑诗文》和《郁钧剑书画》 。 退休以后 , 郁钧剑有了更多闲暇时光和从容的心境 , 让他也越来越喜欢吟诗赋词 , 寄托情怀 。 郁钧剑指着新诗集封面上他亲自题写的书名 , 解释道:“我的名字有个‘剑’字 , ‘置剑’意味着‘放下自我’ 。 ‘梅隅’是指有梅花的角落 。 借物抒情 , 表达的是我退休后安居角落的心境 。 ”
|郁钧剑疫情居家笔耕不辍,两年写了五本书150万字
本文图片

教学著书培养音乐人才守护民族唱法
退休后的郁钧剑 , 虽然从心态上“安居角落” , 但在行动上依然很忙 , 并且又开始了新的事业 。 2017年11月 , 他接受成都市政府聘请 , 担任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 , 不仅重操唱歌旧业 , 而且兼顾音乐教学 , 从此走上了艺术教育的道路 。
这几年 , 郁钧剑不仅推动成立了中国民族声乐男高音艺术研究会 , 并先后在北京、成都举办了两届“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论坛”、三届“民族男高音经典音乐会” 。 他在成都学校里办起了“郁钧剑民族声乐高级研修班” , 招收了近百名学生;同时在北京开办了“郁钧剑声乐公益教室” , 免费为数百名学生授课 。 他还被聘为泰国西北大学硕博导师和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 应邀在国内十多所音乐艺术院校、团体进行讲演和讲课 。 桃李天下 , 人才辈出 , “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民族唱法的金奖得主 , 有8个都是我的学生 。 ”郁钧剑自豪地说 。 曾经荣获无数奖项的他 , 如今更在乎的是将自己毕生对音乐的研究心血传播给后人 , 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
为此 , 郁钧剑不仅专注教学 , 言传身教 , 而且还将研究心得梳理成文字 。 2016年 , 人民音乐出版社曾出版过《郁钧剑·歌唱问答111例》;2021年又出版了他的《郁钧剑·民族唱法问答131例》 。 郁钧剑还撰写了厚厚的《郁钧剑声乐笔记》上下两册 , 共七百六十页 , 收录了他近年来在各种场合讲课、与歌友们切磋歌艺歌技的笔记 。 在这些音乐著作中 , 凝聚着郁钧剑从艺五十年来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积累 , 也有他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深刻思考和深入总结 。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所接受的音乐教育 , 大多数是钢琴、小提琴 , 是‘美声’或‘假美声’ , 愿意学习民族唱法 , 唱中国民歌的孩子太少了!属于我们中国文化的民族唱法 , 还自信吗?”郁钧剑忿忿不平地感叹道 , “不会有人用芭蕾舞的标准来评判我们的民族舞 , 也不会用油画的标准在评判我们的国画 , 但为什么还在用美声唱法的标准来评判我们的民族唱法呢?民族唱法现在存在很大的误区 , 必须要厘清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审美体系和意识形态!”
为了让人们更加重视民族唱法 , 在《郁钧剑·民族唱法问答131例》中 , 他分八个篇章 , 近三百页 , 从各个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国民族唱法的起源发展及现状、未来 ,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等 , 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他对民族唱法的深厚情感和守护追求 。 这本厚重的著作 , 被誉为是“近年来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的佳作 。 问答脉络清晰 , 集民族唱法专业性、指导性、实践性、现实性与前瞻性为一体 。 研析读之 , 使人对于民族唱法的发展与现实存在的疑惑豁然开朗 。 既梳理了历史 , 又直面了当下” 。
|郁钧剑疫情居家笔耕不辍,两年写了五本书1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