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浪漫时节 各国“五月民俗”正当时( 二 )


近日 , 法国总统马克龙成功连任 , 几天后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铃兰花节和劳动节 , 当然也要面临工会对马克龙的诸项指责和要求 , 比如涨工资、反对养老金制度改革、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 等等 。 左派代表人物梅龙雄尽管总统大选落选 , 但在工会中呼声很高 。 他向人们承诺一定在今年夏天来临之前再次集会 , 为改善和争取劳动者的权益绘制具有实质性的蓝图 。 人们真的可以期待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成为走向美好未来的里程碑吗?
无论如何 , 铃兰花一如既往在每年春天绽放 。 那么就让我们等待和祝福吧! 文/何宇红(现居法国)
英国:五朔节花柱下 孩子们翩翩起舞
12年前复活节后的一个大周末 , 在计划去位于英格兰东南肯特郡的达尔文故居时 , 计划顺道走一下赫弗城堡——安妮博林的故居 。 间隔12年的时光 , 回顾那天的旅途 , 跃入脑海的影像是孩子们白胖胖的小脸和春阳一样的笑容 , 围着一根一抱粗的木柱 , 每只小胖手都牵着一条连着柱顶的颜色各异的丝带 , 女孩子穿着小白围裙、黑皮鞋 , 男孩子穿着白衬衣、黑裤子和黑皮鞋 , 随着华尔兹开始转圈、交互 , 这一刻手挽着手的两个孩子转圈 , 下一刻换一个舞伴转圈 , 仔细数一下 , 基本是4步的节奏 , 两只脚交替前进4步、后退4步 , 然后转圈8步 。
旁边围观的人们听着听着 , 就找到节奏鼓掌合起来 , 看着五彩的飘带沿着木柱如同一朵巨大的花 , 开而合 , 合而开 。 到舞蹈的后半段 , 小小舞者们离木柱越来越近 , 转着圈 , 最后把所有的丝带缠到了木柱上 , 然后退回原位 , 围着大圆圈 , 鼓掌跺脚 , 完成;180度转身 , 向所有的观众鞠躬 。
观众的掌声、口哨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 , 而每个跑向自己父母的小舞者、连带他们的父母 , 都收到了赞美和羡慕的眼神 。
也许是那个春日够特别:天是透亮的蓝 , 偶有飘游的白云 , 叶绿花香 , 草色青青 , 深灰色的砖城堡如有着达尔文和皇后安妮的历史一样成了背景板 , 游客和当地居民笑意盈颊 , 孩子们跑来跑去 , 音乐与鲜花 , 一起带来的是日常但又舒适的幸福感 。
也所以 , 这段五朔节的花柱舞一直留在了记忆深处 。
五朔节 , 来自于古罗马的庆祝花神的节日 , 在英国慢慢从15世纪演变成不带有宗教意义的民间节日——庆祝春天的来临 , 也因此 , 每年的5月1日是其正式的欢庆时间 。
传统上 , 各个村庄会竖起五月花柱 , 选出一位五月皇后 , 还有一身绿色的五月国王(或者绿巨人) , 村里的青年男女们沿着花柱舞蹈 。 因为经常伴随着饮酒和狂欢 , 清教徒们在17世纪施压给议会 , 最终在1644年禁止使用五月柱 。 但此后查理二世复位 , 各地又视五月柱为庆祝和对王室的忠诚 , 而纷纷竖立起在村子里 。 直到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 , 五月花柱舞慢慢成为一种民俗 , 而且以孩子作为主舞者 。
在五月 , 庆祝春天来临时 , 成人们更流行的舞蹈是著名的莫利斯舞 。 起源于英格兰的莫利斯舞文献最早的记载在1448年 , 而此后 ,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都有莫利斯舞蹈民间团体 , 每年在英格兰南部还有莫利斯舞蹈赛 , 舞蹈流派也多 。 但我个人觉得 , 在仪式感上面 , 莫利斯舞不如五月花柱舞 , 因为少一根不能移动的花柱 。
当年查理二世统治时期竖起来最高的花柱在伦敦 , 高达39米 , 现在存留的最高花柱则位于北约克郡的Nun Monkton镇 , 常年有一根高达26米的五月花柱 。
至于音乐 , 现在长达8分钟和10分钟的五月花柱舞音乐与莫利斯舞的音乐有很多相似之处 , 大多数是民间乐曲流传至今 , 而最著名的是由爱尔兰竖琴家奥卡罗兰写作的《五月柱舞华尔兹》 , 这支舞曲庄重典雅 , 有礼乐之感 。 配上儿童纯真的容颜 , 让人想起孔子的“童子六七人”之舞雩咏归 。文/李爽(现居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