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彤云起巨澜,乱琼碎玉地连天:如何缝合断裂诗思(七律大改)( 二 )


这只有一种可能 , 这位朋友写到第三句的时候忘记了前面的平仄关系……然后颔联、颈联、尾联又全部按照格律关系来写 。
这算是典型的、低级的错误了吧 。
不要笑 , 这是真实发生的 , 而且我以前也见到过 。
根据改诗少动原则 , 咱们肯定是将首联改成仄起入韵比较好 。 如果还按照平起入韵来写 , 等于是要全诗重新写过 , 显然没必要 。 因此主要的任务是将首联换成“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平仄关系 。 只有这样 , 才能称之为格律诗 。
新韵下押韵没有问题 , 再看中二联对仗 , 虽然不工整 , 但大致过关 。 所以说这首作品要被称为七律 , 就是要将首联平仄关系重置 , 而六个关键位置的平仄调换 , 实际上就相当于重写 。
当然 , 这总比重写后面三联要轻松些吧 。
我们要注意“重”字在这里没有标出平仄错误 , 同样是因为多音字的缘故 。
|风卷彤云起巨澜,乱琼碎玉地连天:如何缝合断裂诗思(七律大改)
本文图片

先把首联换了 , 再来考虑诗歌内容文法方面的问题 。
首联为“浊云气重返波澜 , 翠带苍峰一体寒”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说彤云密布翻滚 , 山雪骤来 , 天空和山风上下一色 , 寒气蔓延 。
不知道是不是将“翻”字误写成了“返”字——能将整个马拉松队伍都带歪的朋友 , 犯这种小错实属正常 , 否则实在无法解释“返”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咱们把这些字适当调整位置 , 同时理顺意思:“风卷彤云起巨澜 , 青峰碧落入凌寒”——意思大概差不多 , 不过第二句并没有贴切地表达出“天地一体寒”的那种味道 。 随口改 , 别要求太高 , 咱们先修整合律 , 字词到后期再慢慢调整 。
至少先得到一首真正的七律再说吧 。
《山雪》(新韵)
风卷彤云起巨澜 , 青峰碧落入凌寒 。
疾飘草坝鹰难觑 , 慢浸石苔虎不眠 。
冻斧樵哥枝乱闪 , 凝神道观井浑圆 。
白屋顶弱杂茅响 , 困坐醅炉野趣全 。
这就成为了一首仄起入韵 , 押新韵“八寒”部的七律 。
再来看内容上的问题
首联是改过的 , 就不说了 , 写景入诗 , 营造雪来的大氛围 。
|风卷彤云起巨澜,乱琼碎玉地连天:如何缝合断裂诗思(七律大改)
本文图片

颔联:“疾飘草坝鹰难觑 , 慢浸石苔虎不眠” 。
作者是做了两个场景下雪的描写 , 出句写飞雪疾飘 , 对句写积雪慢浸 , 看上去不错 , 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
我们知道颔联“承” , 是承接首联来的 , 如果在首联中写了下雪 , 那么在颔联中深化雪的描写是正常的 , 但是无论是改前还是改后的首联 , 是否提到了下雪?
并没有 。
因此颔联中忽然出现对飞雪与积雪的描写就会显得很突兀 , 甚至让人找不到被描写的主体——如果没有标题中的“山雪” , 估计没有人会猜到这是写雪吧?
所以这个“承”有问题 , 咱们要么在首联中添加一个下雪的过渡 , 要么就在颔联中直接表达出来 。 创作古诗词时说要含而不露 , 是指含蓄表达 , 不代表这种明显的诗思断链 。 即使是跳跃诗思 , 也要让人知道你在跳跃 , 而不是没来由的就转换了方向、角度和主体 。
颔联对仗不好动 , 还是动首联 , 反正首联已经面目全非 。 注意保持平仄关系 , 我们将首联的对句用来写雪充满天地 , 算是找回一点他原作的“一体寒”的意思——“风卷彤云起巨澜 , 乱琼碎玉地连天 。 ”
这样至少在颔联的对仗写雪 , 就有了来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