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字词大家可以斟酌着改 , 我是边回答边写 , 只能做到尽量理顺 , 不能太过讲究 。
颈联:“冻斧樵哥枝乱闪 ,凝神道观井浑圆 。 ”
这一联进行了场景转换 , 但实际上变化不大 , 虽然有动有静 , 对仗却不工整 。 怎么能用“樵哥”对“道观” , 就算能讲得通 , “冻斧”和“凝神”也不能对啊 。 不要以为“凝”和“冻”是局部反义词 , 就可以相对 。 很明显作为词组 , “冻”变成了冷冻的意思 , 并非冻结的意思 , 不能和“凝”字相对的——对仗词的词性 , 是由字义所决定的 。 “冻”字在这里是定语 , 而“凝神”的“凝”是动词属性 , 两者不能强对 。
再有就是颔联使用了并肩对 , 颈联最好采用流水对 , 让整首诗灵动起来 。 其实颈联的对句“凝神道观井浑圆”虽然有些无厘头 , 画面还是可观的 , 让我想起了张打油的“天地一笼统 , 地上黑窟窿 。 黑狗身上白 , 白狗身上肿 。 ”诗虽然打油 , 但是大雪纷飞的画面感极强 。
本文图片
所以颈联要动 , 首选出句 。 第一是对仗要规整 , 第二就是看能不能换成流水对 , 同时将诗意转折到有意义的地方上去 。
我们先看尾联写的什么 , 整首诗到底是一个什么内容表达 。 “白屋顶弱杂茅响 ,困坐醅炉野趣全 。 ”
大雪压得屋顶有些承受不了 , 发出一些声响 , 坐在温酒炉子边打着瞌睡 , 却感觉天地野趣 , 尽入我心 。
翻译出来感觉很清爽 , 其实这联的表达也很有问题 。 像“醅” , 是指没有过滤的酒——“醅炉”是什么东西?只怕又是诗人从“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借鉴过来的生造物事 。 一句诗 , 要表达自己的瞌睡 , 要表达有酒 , 又要表达有小火炉 , 内容太多又没有合适的字词来概括 , 就只好自己生造了 。
我们先把修辞理顺 , 再结合前面去考虑颈联的修改 。
末句的内容过多 , 我们将“困坐”提到出句——“白屋困坐听茅响” , 腾出空间来的末句就宽松了些 , 可以更好地安排饮酒和火炉——“温酒围炉野趣全” 。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整首诗的发展脉络:首联——忽来山雪满天;颔联——雪越下越大;尾联——躲在屋子里听雪、喝酒、围炉 。 很显然颈联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 会起到不小的转折作用 , 要从风雪景色的描写转换到诗内主人公的活动中来 。 而我们看现在的颈联 , 是完全承担不起这个作用的 , 依旧停留在写景上面 , 导致尾联出现的闲情逸致完全没有来头 。
这和首联颔联一样 , 颈联、尾联也是脱节的 , 甚至可以说 , 这首律诗是没有文法的 , 每一联都是脱节的 。 前面三联是分开的景色描写 , 甚至连下雪都没有交代 , 直接就到了尾联出现了野趣 , 也不知道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 肯定不可能是颈联提出的“樵哥” 。
本文图片
因此在颈联的修改中 , 主人公得出场 , 串联起整首作品 。 前面两联通过修改已经串联起来 , 颈联就格外重要 , 不但要合平仄 , 还要对仗 , 同时起到承上启下又发生转折的关键作用 。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大刀阔斧地改 , 出句的樵哥完全砍掉 , 换成主角的出场 , 如何与对句的道观保持联系呢?尾联不是写的屋内嘛 , 可以利用道观来作为避风雪之地 , 勾连起整首作品的前因后果 。
注意 , 这是完全虚构 , 是假设在这首作品背景上的文法修改 。 不要抬杠 , 也不要较真 , 因为原作实在断裂得太狠 , 不虚构情节 , 没有办法衔接 。
- 德克萨斯州|“就像钓到了霸王龙一样。” 钓鱼者在德克萨斯州钓起巨大的鱼
- 古籍|淇水清风卷:夏昶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 行草@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行草可比王羲之
- a8329#大漠风光
- 徐谓!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行草可比王羲之
- 刘莅!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 中国天文年历#诗话霜降丨风卷清云尽 空天万里霜
- 沙孟海#800多年前米芾大作,在美国首次展出,在书法界引起巨大轰动
- 王羲之@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行草可比王羲之
- 名迹|800多年前米芾大作,在美国首次展出,在书法界引起巨大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