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民族文化】珙县苗族蜡染文化初探( 四 )


呈现神秘性 。 珙县苗族有尚巫信鬼习俗 。 民国《珙县志》记载:“有苗巫自言能驱鬼物 , 煅铧而履 , 火釜而冠 , 其术颇幻 。 ”巫傩文化信奉万物有灵观念 , 衣饰成为人与神的连接媒介 。 蜡染中的太阳纹、阴阳五行纹、蝶纹就具有图腾式的宗教意象 , 赋予苗族蜡染图纹的神秘色彩 。 这些图纹完全抽象化 , 成为一种隐语式的文化符号 。 苗族的古老传说也认为 , 是苗族的祖先蚩尤创造了阴阳五行学说 , 所以 , 苗族人对阴阳五行充满敬畏 , 苗族蜡染中的阴阳五行图纹亦成为他们尊崇的表现 。 蝴蝶在苗族古老的传说中被当成人类及宇宙万物的始祖 , 成为苗族祖先崇拜的图腾 , 也成为苗族蜡染创作的主题 。 鱼纹、豆纹、乳丁纹、蛙纹在蜡染中的反复出现不只是对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祈求 , 也是对生命繁衍的反映 , 它直接或间接地喻示着生命的创造和延续 , 体现苗族人民对生命价值的尊崇 。
突出实用性 。 珙县苗族蜡染纹样设计以实用为目的 , 虽具有绘画属性 , 但从属于实用性 。 蜡染是一种平面造型 , 其创作必须以装饰平面为基础、以实用为原则 , 无论是有规则的几何纹 , 还是无规则的随意形纹 , 都必须受实用性限制 。
体现个体性 。 有些植物图纹经常出现在苗族古歌和传说中 , 如《指路歌》写道:“你翻越苦蕨坡 , 回到祖先故地 , 从此苦蕨维你命 , 只有苦蕨养你身 。 ”《苗族迁徙史歌》唱述:“只要还剩一根藤蔓 , 我们也要生存下去……”因此 , 蕨芽纹、藤蔓纹很自然地成为普遍的图纹之一 。 鸟纹、花纹、蝶纹 , 或化为方形 , 或化为圆形 , 或化为菱形 , 使有限的物象范围拓展成自由驰骋的艺术天地 。 最具特色的当属铜鼓图纹 。 铜鼓是一种古老而别致的器物 , 集礼器、乐器于一身 , 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 《珙县志》就有关于铜鼓的记载 。 铜鼓的造型、纹样与珙县苗族的蜡染题材、造型风格有直接关系 , 蜡染纹样中常显露着铜鼓的影子 。 铜鼓的中心纹、锯齿纹、同心圆纹、瓜米纹、圆带纹、雷纹、云纹、花瓣纹、鸟纹、鱼纹 , 都是蜡染常见纹样 , 有的保持原样 , 有的虽有变化 , 但类型分明 。 与铜鼓纹最为相似的当属蜡染百褶裙上的图案 , 可谓是典型的铜鼓式花纹组合 。 铜鼓分晕 , 百褶裙也分晕;铜鼓鼓体分格 , 百褶裙也分格 , 且每格的主体图纹上下左右都有纹饰 。 从百褶裙的图纹组合上看 , 分晕分格构成窄带和宽带;主格和次格之别 , 与铜鼓的组合规律完全一样 , 其他纹饰部位与铜鼓也毫无二致 。 此外 , 铜鼓的外形是上小下大 , 百褶裙上窄下宽 , 穿在身上宛如一面铜鼓 。 这是一种大胆而奇特的构思 , 以艺术手段把铜鼓的庄严、神圣、价值、财富、权力等元素寓于人的服饰上 , 充分展现苗族人民的智慧与艺术水平 。
具有包容性 。 珙县苗族蜡染也采用万字纹、十字纹、寿字纹、太极纹 。 可见 , 蜡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 表现出多民族融汇的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启迪 。
内涵|
一份深厚的文化沉淀
珙县苗族蜡染是一种文化的密码、思想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 , 它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 在珙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艺术性及存在的现实性 , 已成为珙县苗族的标志性文化 , 这在人类学、美学、工艺学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对蜡染的欣赏、应用、发展必然会面临新的选择 , 苗族蜡染文化性、实用性、审美性、时代性的定位 , 也值得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