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民族文化】珙县苗族蜡染文化初探( 五 )


从民俗学角度看 , 它属民俗艺术 , 最为突出的是其民族性和地方性 。 说它具有民族性 , 是因为蜡染艺术来自苗族的创造使用 , 其工艺特点、文化内涵、艺术特征都全面呈现苗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 。 说它具有地方性 , 是因为蜡染的选材、制作都具有本地化特点 。 虽然珙县苗族与黔西北及滇东北苗族同属一个文化圈 , 历史上与几十个民族交错杂居 , 文化多有交融 , 但蜡染的整体风格却有别于这些邻近区域 , 有明显的地方性 。
从工艺角度看 , 它是一种纯手工制作 , 是山地文化的一种传承模式 。 纯手工制作决定蜡染品质 。 就蜡染的工艺特点而言 , 它不是一种落后的技术 , 而是娴熟手艺的展现 , 为现代工业无法替代 。 蜡染离开手工制作 , 便显得黯淡无光 。
珙县|【民族文化】珙县苗族蜡染文化初探
本文图片

珙县苗族蜡染男装
从创作群体来看 , 主要是苗族女性 。 她们好像是为蜡染之美而存在的生命 , 无论怎样的生活底色 , 也消磨不去苗族女性对美的追求 。 一块土布 , 几把蜡刀 , 就可完成千姿百态的塑造 。 女性视觉下的蜡染艺术是苗族女性价值观的体现 。 在苗族女性生存的有限空间里 , 蜡染成为这些乡野女性追求美的出口 。 这些民间艺术的创造者 , 哪怕脸上布满沧桑 , 双手打满老茧 , 蜡刀展示的世界却仍有天堂般的美好 。 多少苗族女性在这蓝白世界中、在日月经纬的交错中耗尽毕生 , 把蜡染的柔美汇入艺术的长河 。
传承|
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苗族蜡染属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 。 保护和传承珙县苗族蜡染是一项系统文化工程 , 涉及领域十分广阔 。 作为文化形态 , 其传承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传承 。 苗族蜡染历经千年风雨 , 仍保留传统本色 , 表现出文化的一贯性与顽强性 , 如果传承者缺少对文化自觉的认知 , 必然会导致这一文化传承的萎缩和弱化 , 这种担忧并非多余 。 从事苗族蜡染的老艺人寥寥无几 , 年轻一代对本民族服饰感情的淡化和对蜡染艺术的漠视 , 以及现实需求的更加实用化、趋同化、多元化 , 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蜡染生存的文化土壤 。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现代工业文明的挤压、经济发展的冲击、民族融合进程的提速、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等都是直接影响因素 。
可喜的是 , 珙县苗族蜡染尽管面临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势冲击 , 但仍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 尽享“土”的韵味 。 目前 , 珙县已建成县、乡、村三级传承保护基地 , 打造集展陈、研发、体验为一体的蜡染技艺传承保护展示中心 , 设置蜡染实训课堂、教学厅、成品展示厅等 , 并配备相关设备 , 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培训 , 将蜡染技术与僰苗文化特色旅游有机结合 , 打造古僰文化之乡 。 而今 , 蜡染艺术的欣赏与应用已不限于苗族群体 , 蜡染制品的多样化、商品化色彩更加突出 , 珙县苗族蜡染已走出大山 , 频频亮相于各类展览 , 让世人惊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珙县地方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 , 仅为传播更多信息 。 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
珙县|【民族文化】珙县苗族蜡染文化初探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