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播放到结尾 , 讲到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的一段话:“历史是脆弱的 , 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 , 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 , 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 , 希望她永不磨灭 。 ”
这种“守护”不仅在敦煌发生 。
在《故事里的中国》里 , 有投身豫剧70几年 , 真正“戏比天大”的常派宗师常香玉;有带着村民在悬崖上生生凿出一条8公里“天路”的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有守护祖国边境50几年 , 成为“活界碑”的老兵魏德友……
就像节目里那句“品味中国故事”的致辞 , 这些真实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 , 我们应该去铭记 , 他们是如何经年累月 , 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方水土的 。
“品味中国故事”这六个字 , 同时也指向《故事里的中国》独家总冠名的泸州老窖·国窖1573 。
为什么要冠名《故事里的中国》?这里面也许有一些共情因素 。
作为一个我们常听到的百年酿酒企业 , 泸州老窖自己的酿酒技艺已经传承698年了 , 他们的窖池更是有449岁的年纪 。
在几百年的传承里 , 他们太知道传承与守护的艰难了 。
“第一难”就难在他们酒的酿制技艺上 。
本文图片
▲ 泸州老窖酿酒所用久香曲药
从1324年“制曲之父”郭怀玉发明了甘醇曲之后 , 几代酿酒师们一次次改进 , 才有了“固态发酵、泥窖生香、续糟发酵”等这一套酿制工艺 , 698年来在师徒之间口授心传 , 代代相承 , 直到今天 。
本文图片
▲ 酿酒技艺
试想一下 , 近700年时间 , 什么能不烟消云散?偏偏这套工艺能靠人力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
酿酒技艺的传承已经非常难得 , 窖池的保护更是可贵 。
在1573年 , 只有10岁的朱翊钧即位 , 改年号为“万历” , 后来他也成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
距离都城千里之外的泸州 , 因为有着天然地理优势 , 泸州人在营沟头下 , 挖来五渡溪细腻的黄泥 , 破土动工 , 筑下第一口窖池 , 慢慢拓展 , 成了今天的“1573国宝窖池群” , 是现存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原生古窖池群落 。
本文图片
▲ 1573国宝窖池群
449年来 , 1573国宝窖池群没有停止过酿酒生产 , 经过无数次酒液浸染 , 在光下会反射出斑斓色彩 , 凑近还能闻到其中泛出的酒香味 。
技艺和窖池历经几百年后 , 被并称为泸州老窖的“活态双国宝” , 这看似是岁月无声赠予的礼物 , 但背后又有多少籍籍无名的守护者呢?
正是因为知道守护的力量 , 所以这一次泸州老窖也想成为守护者 , 去讲好那些时代的故事 。
▼
【故事里的中国|今天,讲一个敦煌“被治愈”的故事】今天 , 每个人做的每一件微小的事都是在“治愈”敦煌 , 延缓它的绚丽 , 也许这能让后代想起敦煌时 , 感叹一句:文化不老 , 历久弥香 。
- 贵州省博物馆|来贵州省博物馆,体验一场穿越数字艺术的与现实的《裂变》之旅
- 汤米·狄波拉|我多希望自己别总将你的未来看透|童书新品
- |苏州“贵潘”有多贵?园林式的姑苏豪宅变身博物馆
- |1万买下全身松花的翡翠原石,总觉得会收获惊喜,切开后都说是假的
- 退休|这个堕落成巴黎站街女的中国女人,撕开了我们难以启齿的“隐秘”
- |去年底发布《西迁传奇》,今年西迁节前夕隆重发布《伊车嘎善的春天》
- |发现|金银箔铲贴扇:铲刻千次,匠心制扇的艺术
- |你知道什么样的领导才是最无能的?
- |在世界的马路边散散步|一个征集
- |世界博物馆日来临,来粤博看“鞋盒里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