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运河“洛阳故事” 看考古百年成果( 二 )


“西朱村曹魏大墓发现的这批石楬 , 与当年安阳曹操墓内发现的石牌规格形制非常接近 , 侧面印证了安阳高陵墓主为曹操的真实性 。 ”工作人员说 。
|读运河“洛阳故事” 看考古百年成果
本文图片

粮食仓窖
粮食仓窖
古人也有保鲜“黑科技”
●时代:隋末至唐代中期
●出土地:西工区原洛阳棉纺织厂厂内
●展出位置:一楼基本陈列展厅
圆形的仓窖底、残存的柱础、斑驳的木板……在一楼基本陈列展厅“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对面 , 有一座小型粮食仓窖 。
“这座粮食仓窖是从仓窖遗址中整体搬迁而来的 。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 仓窖窖口和窖底基本呈圆形 , 口大底小 , 底部平整 。 这批仓窖形制较小 , 做工简单粗糙 , 初步判断其建设和使用时代为隋末至唐代中期 。 该发现为研究隋唐洛阳城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
该负责人介绍 , 古代的粮仓一般建在大运河沿线 , 方便粮食得到及时储存和转运 。 隋炀帝在大运河沿线广置仓储 , 到了隋末 , 群雄相争 , 各大粮仓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目标 , 也进一步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
“如果大运河河道不畅 , 漕粮就要暂时储存到粮食仓窖 , 待到通航再装船运至东都洛阳 。 ”该负责人解释 , 隋唐时期的仓窖修建技术十分科学 。 考古资料显示 , 当时的人们先在夯实的基槽内围挖出圆缸形仓窖 , 将仓壁土层拍打结实后进行火烤 , 随后在完全干燥的仓壁上铺青膏泥防渗层 , 再铺木板、竹席以防潮 。
|读运河“洛阳故事” 看考古百年成果
本文图片

唐三彩矩阵
唐三彩矩阵
组团上演“洛阳时装秀”
●时代:唐代
●展出位置:一楼基本陈列展厅
【|读运河“洛阳故事” 看考古百年成果】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一楼基本陈列展厅中的唐三彩矩阵由110件唐三彩组成 , 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 , 令人耳目一新 。
唐三彩矩阵中的唐三彩数量多、品类全 , 有面目狰狞的镇墓武俑 , 手持武器的武士俑 , 做持物状的文吏俑 , 做握器状的女官俑及女仆俑、骑俑等 。
该矩阵中的人俑和动物俑身形丰满 , 这是受唐朝审美观的影响 。 据介绍 , 这种形象丰满的马是乘着古船从西域来到东都洛阳的 。 通过一件件精美文物 , 游客可以感受到隋唐大运河沿线的繁荣 。
|读运河“洛阳故事” 看考古百年成果
本文图片

“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
“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
让尘封历史浮出水面
●出土地:偃师区首阳山镇义井村西南洛河北岸
●展出位置:一楼基本陈列展厅
“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是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古船长20米、宽3米多 , 为明清时期沉船 , 于2013年9月被发现 。 该船由13个船舱组成 , 分为生活舱和货舱 。 从生活舱地板熏烧痕迹可以看出 , 人们曾在此烧火做饭 。
它是迄今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古代沉船 , 因此被命名为“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 。 同时 , 沉船所在位置是隋唐大运河的漕渠故道 , 充分证明了洛阳汉唐漕运体系历经千年不衰 。 去年12月 , 它被整体搬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
含嘉仓刻铭砖
揭示仓窖制度变迁的历史
●时代:唐代
●出土地:老城区含嘉仓遗址
●展出位置:一楼基本陈列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