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解读丨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本文图片

中国古典诗词是有魅力的 , 这一点毋庸置疑 。 千百年来 , 古典诗词所带给我们的语感、美感以及情感都是巨大的 , 更是深入人心、沁入心脾的 , 这也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
当我们登上泰山南天门 , 眺望蓬勃的日出景象 , 会禁不住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恐怕只有这样的诗句才能表达我们激动万分的心情;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 , 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风景里的时候 , 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远离家乡 , 逢年过节会暗自低吟“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这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语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 , 也禁不住用“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来宽慰自己;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 , 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 , 人生几度秋凉”;当我们在中秋的月夜思念家乡的亲人时 , 禁不住想起“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当我们与朋友远隔万里 , 音讯不通 , 会用“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来宽慰自己失落的心情 。 在这一刻 , 传统的古典诗词占据着我们的心灵 , 甚至替换了我们当下所用的现代语汇系统;在这一刻 , 这些诗句变成了发自我们内心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语言;在这一刻 , 也只有这样的诗句才能充分表达我们激动万分的心情 。 毫无疑问 , 这些优美而略带惆怅的诗句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情感的经典语句 , 不管走到哪里 , 看到什么风景 , 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诗句 , 并运用这些诗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 因为这些诗篇早已进入了我们的血液当中 , 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
中国古典诗词 , 它有一些基本的特点:
第一 , 从语言上来看 , 无论是诗还是词 , 它都有自身的格律 , 尤其是律诗 , 讲究平仄、粘对 , 讲究对称、对仗 , 也讲究声律和音律 , 由此 , 不仅突出了诗词的结构和节奏 , 还突出了诗词的韵律 。 这就使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
【|解读丨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既有平仄又有押韵 , 读来朗朗上口 。 再如杜甫的《登高》中最有名的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平仄匀整、对仗工整 , 充满节奏感 。
这种严格的要求是诗人们经过近千百年的不断探索总结而来 , 并逐渐成为一种创作的规律 。 遵循了这种规律 , 创作的诗歌就会具有一种音韵之美、格律之美 。 当然 , 这种规律也是为表达诗词的情感服务的 , 诗词的第一要义就是传达情感 , 否则就会本末倒置 。
第二 , 中国古典诗词注重利用形象来表达感情 。 鉴赏诗词时有一种说法是“托物言志” , 那么诗词的这种形象一方面在于形式的多样化 , 另一方面在于利用形象化的事物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 表达感情 。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寥寥数字 , 形象地写出了游子思归的心情 。 再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 表达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 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不仅描写了一个风流儒雅的周瑜 , 更是借对周瑜的仰慕 , 衬托出自己的年老无为 ,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