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的实物见证 。 保护好利用好文物 , 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5月17日 ,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 , “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正式亮相 , 用多元化的文化空间构筑文博“聚能环” , 打造城市文化活力的“激发场” , 带领市民探索“博物馆的力量” 。
以文塑魂
打造博物馆里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龙泉镇地处昆明北郊 , 毗邻金汁河 。 明清时古驿道穿村而过 , 马帮在此歇脚、集散货物 , 慢慢形成集市规模 , 龙泉镇便热闹起来 , 成为通往滇东北的战略要地 。 盘龙区博物馆以龙泉街道宝云社区部分老街和历史遗迹为核心 , 对龙泉古镇28项文物及历史建筑进行原址保护 , 充分挖掘西南联大名人文化和昆明抗战文化 , 并整体激活 , 培育文化产业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形成有特色的专题博物馆 , 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同时 , 对历史建筑形成“活态”保护 , 使建筑旧址获得更好的维护 , 进而使古镇成为昆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 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
本文图片
“盘龙区龙泉街道宝云片区具有抗战文物、名人旧居及传统民居聚集的特点 ,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城市文化客厅 博物馆的力量’主题活动在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举行 , 可以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学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 , 对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中具有阵地作用、滋养作用 。 ”盘龙区博物馆馆长田凡说 。
截至目前 , 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已建成闻一多历史陈列馆、闻朱旧居陈列馆、“龙泉记忆”村史馆、国立艺专历史陈列馆、瓦猫博物馆、玩具博物馆等“小而美”的博物馆 。
市民文化中心作为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的核心 , 融入城市15分钟文化生活服务圈 , 打造集生活美学、文化体验、交流与传播于一体的多元化、场景化公共文化空间 , 以“主客共享”的理念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打造新型文化业态 , 形成有温度、有互动、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探索新模式——“博物馆里的城市文化客厅” , 以让更多市民探寻融入生活的“博物馆的力量” 。
创新融合
让博物馆群落“活”起来
1938年 , “西南联大”的众多专家学者来到龙泉古镇建房安居 , 随着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等全国赫赫有名的文化精英的到来 , 龙泉古镇迎来了群星璀璨的重要时期 。
这里还走出了35位院士、26位名人 , 人们赞誉:“龙泉是西南联大院士之乡 。 ”这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唱花灯”、百年瓦窑、“一颗印”民居……经过80多年岁月的洗礼 , 龙泉古镇的历史地位愈发凸显 , 院士之乡文化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 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精神故里 , 大师生活之地、民族精英之家” 。
为再现昆明传统历史人文古镇全貌 , 2015年 , 在龙泉街道的推动下 , 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成立 , 开展龙泉古镇文化创造性研究 , 联系一切有识之士 ,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及龙泉古镇文化的研究、普及和学术交流 , 促进龙泉古镇文化的发展 ,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龙泉街道历任领导班子秉承对龙泉古镇历史文化、西南联大院士之乡文化独有的情怀 , 时刻关注、关心龙泉古镇及其博物馆群落的建设和运营 , 竭尽所能协调促进博物馆群落建设、开馆运营 。 龙泉街道要将文物日常巡查保护作为街道的重点工作 , 在规划建设中积极争取保留古镇历史文化脉络 , 在开发建设中督促企业按照《文物保护法》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开展重塑还原微改造;面对房地产下行压力 , 全力以赴协调龙泉古镇及其博物馆群落项目复工 。 同时 , 统筹各方资源开展龙泉古镇历史文化底蕴宣传 , 引导市民到博物馆群落吸收文化滋养、聆听大师声音 。 根据片区特色引入具有古镇历史脉络的商业业态、逐渐引导开展非遗展示和文创产品的研发、售卖 , 积极开展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 通过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文化、旅游等资源引流到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 , 积攒片区人气 , 让古镇文化得以传承 。
- |梨花里探古韵 今天黎里邀您云游古镇博物馆
- |“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正式亮相 助力“历史文化名城”
- |昆明即将上演《核桃树之恋》,小掌邀你共赴“红色之旅”
- 昆明|视听日历|你好昆明:月季正当时
- |湖北“六大”终评项目——武汉龙泉明楚王墓群
- 昆明|互联网裁员,大厂躺平,伤害了谁?
- |龙泉宝剑首批3D数字藏品上线 购买者可永久收藏、分享
- 昆明植物园|昆明植物园举办葱属植物文化艺术展
- |文物大案里的“北宋龙泉官窑”线索
- |顶级标本—帝都遗韵 南宋龙泉窑三足板沿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