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方言词汇|九江话“背”

九江 , 简称“浔” , 古称柴桑 , 地处江西北部 。 “九江”一名最早出现于《尚书·禹贡》 , 书中记载:“过九江 , 至于东陵” , 九江汇流 , 共长江之水 , 归入大海 , 故名九江 。 九江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小城 , 背抵“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庐山 , 面朝“孤帆远影碧空尽”的长江 , 好山好水育好人 , 九江一地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文人志士例如陶渊明、黄庭坚、陶侃等 。
九江|方言词汇|九江话“背”
本文图片

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外 , 九江也是一座饱含人文底蕴的城市 , 其中堪称语言文化活化石的方言——在九江就是所谓九江话 , 也是颇有韵味的 。
九江话 , 不同于分布在江西大部分地区的赣语 , 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 。 据明朝嘉靖《九江府志》载:九江“文化言语类金陵而近实” , 也就是说九江话与南京话相近 。
在九江话中有这样一个万能的动词——“背” , 几乎所有高频的日常动词都可以用“背”来代指 。 在九江 , 说话不说个“背” , 就不能算是地道九江佬 。
“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作为动词时读bēi , 有用脊背驮、负担的意思 , 例如“那人背了十斤重的米 。 ”
在九江话中 , “背”作为类似于普通话中“打、作、搞”这样的泛义动词 , 首先可以指代泛义动词例如“打、做、搞” , “背”最常出现的语境有“背饭” , “我要回去背饭七(吃)了” “她(kei)下班回去给小孩背饭了 。 ”这些句中的“背饭”就有“做饭、搞饭、准备饭菜”的意思;“瞎背”:“你这不是瞎背吗?”这里的“瞎背”就有“胡搞”、“乱来”的意思 , 这些都是“背”在九江话中最常见的用法 。
九江|方言词汇|九江话“背”
本文图片

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些泛义动词之外 , “背” , 还可以替代诸多其它的实义动词 , 例如“厕所的灯坏了 , 你去背一下”(表示修理);办证处工作人员说:“你去把材料背好了再来”(表示准备、整理);妈妈拧不开盖子时 , 爸爸说:“我来背我来背”(表示前面语境中的“拧”) 。
从上面举的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 , “背”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单独出现在某句当中 , 需结合上下文或情景语境才能理解其意思 。
除此之外 , “背”还常用于一些询问或强调效果的语境当中 , 具有突出结果的虚义 , 例如:“背好了莫?”——“背好了”/“冇背好”;“(把食物)背好七(吃)点儿!”;“(把舞台、衣服、或泛指整个人等等)背好看点儿!”
具有上述这些用法的“背”(bēi) , 本字是否为“背” , 民间说法不一 , 尚待考证 。 但“背”作为九江话中最具代表性的词汇之一 , 凝聚了这座江南小城的市井文化和人间烟火气 , 九江话中还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例如“夸白”(聊天)、“撤白乎”(撒谎)、“过咧”(吵架)、“断人”(骂人)、“洋五六神”(形容一个人思想不集中 , 容易神游)、“郁贴”(形容舒服)等等 , 都极富趣味 , 极具收集与考证的价值 。
九江|方言词汇|九江话“背”
本文图片

“乡音无改鬓毛衰” , 方言不仅是人们思念故土的媒介和情感寄托 , 更是地方文化、语言文化的活化石以及研究语言发展脉络的宝贵材料 , 值得保护与传承 。 对方言的态度不能走向两个极端 , 既不能只说方言而完全摒弃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 这样不利于各地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也不能视方言为“土语”而只说普通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