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古老文物变“生活密友”( 三 )


如今 , 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正从单一的文物复仿制模式转向“以我为主、跨界融合、品牌孵化”的创意发展体系 。 数字文创已不再是“科技+文物”的简单结合 , 而是利用互动性手段拓展博物馆馆藏内涵 , 由博物馆与大众共同创造“新文创” 。
近几年 , “一起考古吧”“云上敦煌”等有趣且“有料”的数字文创小程序 , 拓展了大众了解历史的方式 , 使博物馆中的文物成为活跃于当下的文化意象 , 并在与现代人的互动中赋予崭新的生命 。
从《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登场了!敦煌》等备受欢迎的文博类综艺 , 到《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火爆网络的文博节目 , 都是将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 2020年9月 , 文创真人秀节目《跨界新文创》锁定“跨界”一词 , 展现文创设计师实地探秘、资料搜集、设计讨论、制作打样、确定成品的全过程 。 《跨界新文创》总导演由佳告诉采访人员:“文创产品开发引领消费升级 。 一个好的文创产品 , 能够传递出传统文化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 。 ”
文创IP的跨界融合 , 是新的文创增长点 。 故宫出版社联合真人密室逃脱游戏品牌推出的互动解谜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谜宫2·金榜题名》 , 通过解谜的形式 , 启发玩家主动探索书中包含的礼乐度量、时令节气、棋谱书画、五行八卦等传统文化知识;国博推出首部文物主题互动解谜游戏书《博乐·元宵行乐》 , 通过App与实体书籍的配合 , 让玩家在解谜过程中以主角视角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 出版后广受好评 。
多位专家表示 , 文博教育必须重视“感受”与“美学”的力量;“体验感”与“审美力” , 是博物馆文创转型升级的关键点 。 “下一步 , 在注重文创品类创新和消费群体培育的基础上 , 各大博物馆要紧扣消费潮流、开发‘首创’产品 , 还要善用现代科技发展数字新文创 , 在产品营销与体验层面掌握‘破圈思维’ , 真正实现做内容IP与做文创产品‘两手抓’ 。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说 。
(本报采访人员 王美莹 李 韵 本报通讯员 杜克成 徐梦玲 项目团队:本报采访人员王美莹、李韵、王胜昔、丁艳、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杜克成、徐梦玲)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