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立意高远的新边塞诗——陆地“大美中国行阿拉尔十章”解读

陆地|立意高远的新边塞诗——陆地“大美中国行阿拉尔十章”解读
本文图片

作者与陆地教授一起在当代诗词
与周边传播研讨会现场
吴重生/文
2021年金秋时节 ,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诗人陆地应邀参加“大美中国行——走进阿拉尔”采风活动 ,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 , 得组诗“大美中国行阿拉尔十章” 。 其诗作意象之瑰丽、立意之高远 , 令人赞叹 。
请看第一首诗:《题大美中国阿拉尔行》:“风挽白云水映沙 , 昆仑万仞势如拔 。 今朝王母蟠桃会 , 酒满天池月似擦” 。 开头第一句“风挽白云水映沙”是拟人句 , 把“风”比喻为一位顶天立地的勇士 , 他或屹立于昆仑之巅 , 或挺立于茫茫戈壁滩上 , 用千钧臂力挽起一张弓 。 什么弓?白云做的弓 。 他挽弓的英姿被谁看见了?被身旁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看见了 , 塔里木河水映照着蓝天白云 , 也映照着这位勇士的风姿 。 第二句“昆仑万仞势如拔”熔写实与想象于一炉 。 特别是一个“拔”字 , 把昆仑山的气势展示无遗 。 昆仑本是万山之祖 , 引申为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心志 。 而“万仞”极昆仑山之高、昆仑山脉之广 。 如果说前两句是写景 , 后两句就是抒情了 。 “今朝王母蟠桃会 , 酒满天池月似擦” 。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 把参加“大美中国行——走进阿拉尔”采风活动的嘉宾 , 比喻为应邀参加王母娘娘蟠桃会的各路神仙 。 因为阿拉尔是西王母神话传说的发源地 , 这一比喻可谓允当 。 今朝王母蟠桃会上的情景如何呢?最后一句是点晴之笔 。 酒满天池 , 整个天池里都盛满酒啊 , 极言蟠桃会规模之盛大、菜品之丰盛 。 “月似擦”是诗人的独创 。 写诗最忌多用公共语言 , 一个“擦”字 , 写活了月亮 。 月亮在湛蓝色的天幕上擦 , “擦”出了什么?“擦”出了诗人灵感的火花 , “擦”出了今日阿拉尔人民幸福祥和的生活图景 。 全诗一气呵成 , 气势夺人 , 且回味无穷 。
阿拉尔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所在地 , 是王震将军三五九旅精神的发源地 。 三五九旅精神就像一颗革命的种子 , 播撒在塔克拉玛干亘古荒原上 , 以顽强的生命力生根发芽 , 茁壮成长 。 经过一代一代的接续奋斗 , 三五九旅的传人创造了沙漠绿洲以及阿拉尔这一座充满活力的边疆城市 。 出于对三五九旅精神的敬仰 , 陆地先生连续写了两首题为《咏三五九旅》的诗 , 请看其一:“莫道井冈不是山 , 星星之火燃泥湾 。 天山再绘英雄谱 , 万里荒沙变绿毡 。 ”首句“莫道井冈不是山”是一个设问句 。 没人说过井冈山不是一座山 , 是作者假托他人口吻 。 井冈山不仅仅是一座物理上的山的概念 , 更是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 。 从井冈山精神到南泥湾精神 , 可以说是一脉相传 , 生生不息 。 正是在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指引下 , 才有了“天山再绘英雄谱”的壮举 , 实现了今日阿拉尔“万里荒沙变绿毡”的宏图伟业 。
在写完《咏三五九旅(一)》之后 , 诗人陆地意犹未尽 , 写下《咏三五九旅(二)》:“天高云淡不扬尘 , 万里黄沙聚宝盆 。 树美莫如塔里木 , 情深最是戍边人 。 ”“不扬尘”三个字 , 写出了阿拉尔生态保护之成效 。 万里黄沙昔日是侵蚀绿洲的祸害 , 如今却变成了聚宝盆 。 “塔里木”本来是一条河流的名字 , 作者故意“偷换概念” , 把它引申为树名 。 如果说前三句都是铺垫的话 , 最后一句“情深最是戍边人”才是诗作的主旨 。
十一月的新疆 , 正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候 , 且看诗人陆地笔下的阿拉尔深秋是何等模样?《吟阿拉尔深秋》:“时序三秋水未寒 , 雪迟或许妒新棉 。 风吹火辣红椒垄 , 霜点胡杨玉满川 。 ”三秋时节 , 内地已出现黄叶飘飞的景象 , 而塔里木河流域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望无际的棉花田在等待开采 , 而刚刚采摘的红辣椒堆得像山一样高 。 在诗人的眼里 , “雪迟或许妒新棉” , 因为新棉的纯白色超过了雪花 , 连雪花都嫉妒了 。 这里的“妒”有害怕的意思 , 雪害怕比不过棉花之白 , 故而逗留在天庭 , 迟迟不肯降落 。 诗人的过人之处 , 在于发现别人熟视无睹的“别样之美” 。 在常人的眼里 , 胡杨是金黄色的 , 而在诗人的眼里 , 因为霜“点”了一下胡杨 , 于是胡杨便成了玉色了 , 而且是“玉满川” 。 用“玉”来替代胡杨是诗人的首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