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别瞎吹了,00后担不起这“赞美”( 二 )


在很多维权成功的故事中 , 当事人都会着重提到对方态度的改变 。 “昨天还扬言我想告就去告 , 一收到通知就怂了 , 跑来谈和解 。 ”“嚣张的反派受到惩罚、低头认错” , 可谓是最标准的爽剧剧情 。 就算不服软也没关系 。 输了劳动仲裁 , 公司不仅要给钱还会留下记录 , 至少能提醒其他求职者不要掉进火坑 。 仲裁 , 仿佛是在弱者在浊流中找到了名为“公正”的武器 。 这武器似乎还挺好用 , 自然会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 也难怪它被捧成了00后“整顿职场”的大杀器:
“所有员工都站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他们就不敢这么欺负人了!”02“仲裁一次 , 心气都被磨没了”但你要真以为年轻人靠仲裁就能扬眉吐气 , 那多半要失望 。 这可不是什么“口号一喊 , 无良老板立刻跪地投降”的故事 。 相比于打官司 , 劳动仲裁对普通人来说门槛已经低了很多 , 但依然是需要依照法条和出具证据 , 由第三方做出裁决的程序 。 收集证据、准备资料、跟公司谈判拉扯……都是磨人的工作 。
如今去仲裁的年轻人 , 对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准备的 。 但对于心理上的压力和郁闷 , 往往没有预料 。 首先 , 很多仲裁需要的文件都是捏在公司手里的——想要逆风翻盘 , 可能得先丢掉体面 。 南京一位女孩在被裁员后 , 多次找公司索要辞退书的纸质版 。 但对方一直以“没有这个模板”为由推脱 , 还说不能为她一个人改变公司制度 。 最后女孩在经理的办公室大吵大闹地耗了好几天 , 也只拿到一份不伦不类的“劝退申请单” 。 还被嘲讽“赖着不走有什么意思” 。

脸皮薄点就更难办了 。 另一位网友在分享自己仲裁失败的经历时 , 再三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 她自己就因为拒绝签署离职协议 , 觉得给HR添了麻烦 , 最后稀里糊涂地多签了一份虚假的考勤表 。 也因此没有在仲裁中拿到加班费 。
在一片高喊“打工人仲裁起来”的声音中 , 夹杂着不少输了的例子 。 几乎每个当事人的心情都非常低落 。 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 , 也认真研究了案例和注意事项 , 但努力还是付诸流水 。 另一方面是忍受不了落差 , 就好像是被公司“二次伤害”了 。


B站上有位UP主说自己在决定要仲裁时 , 就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打算 。 但发现很有可能会输的时候 , 心态瞬间崩盘 。
还有人则是在脑中幻想了无数次 , 自己把公司摁在地上摩擦;结果出来直接变成了霜打的茄子 , “都不敢抬头看对面 , 觉得他们一定在嘲笑我” 。
客观来说 , 很多仲裁结果其实是有理由的 。 比如上面这两位网友之所以输 , 一个是因为公司只是口头辞退 , 没有书面通知也没有停缴社保公积金 , 所以仲裁庭认为双方还在离职协商阶段 , 不构成违法解除合同 。 另一个则是在离职时签了声明 , 跟公司没有其他的未结款项和收入纠纷 , 所以拖欠的工资很难要回来 。 虽然有录音能听出公司确实欠她的钱 , 但作为证据需要额外鉴定 , 鉴定费也是一笔额外的费用 。 劳动仲裁就像其他的法律程序那样 。 讲证据、有输有赢 。
因为引入了第三方 , 也的确能够在公司和打工人绝对的力量差距之间 , 起到一些平衡的作用 。 但把它看做是弱者必胜的“正义之锤” , 可能只得到失望 。 即便是赢了仲裁 , 也可能被刁难 。 几年前新闻里“有公司用硬币支付补偿款”的事情 , 如今也时有发生 ,
@比比噗噗个人跟企业的差距不只在于一个耗得起、一个耗不起 , 更是资源和经验上的碾压 。
一场仲裁 , 能改变的东西比想象中还更加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