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办刊风格 , 林建法说过这样一句话:“就像有许多人肯定我一样 , 不可避免地有另外一些人不赞成我的办刊风格 , 我觉得这都不重要 。 一份杂志不可能不留下主编的个人印记 , 但更重要的是 , 它留下了几代人观察和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的痕迹 。 ”
他一直活在他那个文学世界里
还要特别一提的是 , 林建法对文学现场的介入不仅仅围绕着杂志 。 王尧说 , 作为一位学术性的编辑家或者广义的批评家 , 林建法陆陆续续写过一些文章 , 后来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对话时代的思与想》 。 集中的文章或长或短 , 但都表达了林建法对思潮和作品的独特见解 。 除了这些文学批评文字外 , 林建法用了很多时间编选《当代作家评论》三十年文选以及《说莫言》《说贾平凹》和《说阎连科》等作家资料 。
本文图片
他也参与操持了大量有影响、有意义的文学活动:2001年的长篇小说文体研讨会、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 , 2006年的“贾平凹作品学术研讨会”、“莫言作品学术研讨会” , 2007年的“王安忆作品学术研讨会”、“阎连科作品学术研讨会” , 上述四位作家的作品后来都获得过香港浸会大学的“红楼梦文学奖” 。 后来还有“苏童作品学术研讨会”、“范小青作品学术研讨会”、“格非《人面桃花》三部曲学术研讨会”、“陈思和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等 。 而2008年、2013年以《当代作家评论》设立的首届、第二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 , 在文坛也有深远的影响 。
本文图片
2008年 , 林建法介绍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获奖情况 。
林建法对文学后辈也十分关心 。 谢有顺说 , 他俩的年龄差了二十多岁 , 加上又同是福建老乡 , 他总能感受到来自林老师的一份父辈般的关爱和宽厚 。 谢有顺刚到广州工作时 , 有一次林建法途经广州去海南 , 去谢有顺租房看望 , 见此处生活简陋 , 临走时执意给了一个装了钱的信封 , 叫谢有顺去买几件家具 。 “可我想起他在沈阳的家 , 我之前去过 , 房子不大 , 到处是书和杂志 , 他的书桌和椅子甚至比我出租屋里的还要陈旧和简陋 。 他并不在意这些物质享受 , 除了喝茶上讲究些 , 吃饭、喝酒、穿着都近乎敷衍 , 心里却希望我们这些下一代能够过上好生活 。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也对林建法有着很深的感念 。 他记得 , 一开始林建法给他派过一个写范小青作家论的活 , 后来他才知道那其实是一次“考试” , “对文学的事 , 林老师并不因为熟人推荐 , 就预存了信任和宽纵 , 他要自己看自己去验证 。 ”在后来的相处中 , 林建法一直对何平要求严格 。 一次因为给《美文》写专栏 , 何平被林建法狠狠地批评过不务正业 。 还有一次给金宇澄的《繁花》做小辑 , 何平交了一篇会议发言的整理 , 也被林建法退回重写 。
“最近的一次 , 在沈阳林老师家 , 他挣扎着要用手机连上电脑和我说话 , 但在他家的一个小时 , 他努力能打出的就是我的名字 。 我知道 , 他的心里 , 依然住着一个想鼓励我甚至骂我的林老师 。 ”何平说 。
“在建法不能言语和写作的这几年 , 他的心思还在文学上 。 起初用电脑编年选 , 能在键盘上缓慢打字 , 后来只能用一个手指在手机上写字 。 四年前 , 我们几个朋友去看他 , 他就在手机上写字 。 ”王尧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建法一直活在他那个文学世界里 , 这几年世界变化之大与他已经没有关系 。 他痛苦 , 但他活得越来越简单了 。 建法走了 , 也带走了他的文学世界 。 ”
- |纪念钞无假,但你应该小心收藏!
- 威廉王子|英国威廉王子头像将首次独自登上英镑硬币,以纪念他40岁生日
- 贝娅特丽克丝·威廉明娜·阿姆加德|丹麦女王和荷兰公主出席庆祝荷兰移民到丹麦500周年纪念活动
- |回溯80年经典音乐,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 高铁币|高铁纪念币来了,发行2亿枚,有没有收藏价值?
- 金银纪念币|“520心形纪念币”,连纪念币都是爱你的模样~
- 袁隆平|湖南出版用厚重书单纪念袁隆平逝世一周年
-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向人民大地”特展开幕
- 纪念币|第二轮预约开始,十大入口陆续开放,520纪念币可重复预约
- |百名书法家万佛湖畔齐挥毫,百米长卷纪念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