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 , 自北宋以来就流传有序 , 全帖神纵情驰 , 流美清秀 , 可谓吉光片羽无一点尘俗气 。 清人吴其贞在其《书画记》中对此帖甚为推崇 , 评其为“书法雅正 , 雄秀惊人 , 得天然妙趣 , 为无上神品也 。 ”
本文图片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 , 小名官奴 , 琅玡临沂人官至中书令 , 世称“大令”王羲之第七子 , 与其父并称“二王” 。
本文图片
王献之《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唐摹本 , 绢本墨迹 , 纵26.1厘米 , 横26.9厘米 , 全文2行15字 , 现藏上海博物馆 。 系其致友人之便札 , 本幅无款 。 此帖全文为:“鸭头丸 , 故不佳 。 明当必集 , 当与君相见 。 ”从帖中语气来看 , 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 , 但感到效果不好 , 因此告诉王献之这个情况 。 王献之服后 , 觉得果然如来信所说 , 所以回信约这位朋友明天聚会并将求教 。
《鸭头丸帖》用墨枯润有致 , 燥润相杂 。 墨色都由润而枯 , 由浓而淡 , 墨色分明 , 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变化 。 此帖行笔流畅舒展 , 结体妍美质朴;笔迹转折清晰 , 起落分明 , 气脉相连 , 系王献之“极草纵之致” , 变通古法 , 于神驰之际寄兴于万象、潜心于笔端的真趣流露 。
本文图片
《鸭头丸帖》虞集题记
《鸭头丸帖》自北宋至明代 , 其递藏过程明确有序 。 北宋之时 , 《鸭头丸帖》藏于内府 , 此帖上有宋徽宗时刘贵妃所用“奉华堂印”和“德寿”二印 , 还有徽宗年号“宣和”印;南宋亦为内府所藏 , 此帖之后有宋高宗跋语 , 并有“绍兴”、“御书之宝”等印章;元文宗之时将此帖于“天历三年正月十二日 , 敕赐柯九思侍书学士 , 臣虞集奉敕记” , 帖后并有柯九思题跋 。
明代此帖再次流入内府 , 有记载明神宗朱翊钧十分喜欢此帖并随时携带:“神宗讳翊钧 , 穆宗子 , 留心翰墨 , 毎携大令《鸭头九帖》、虞世南《临乐毅论》、米芾《文赋》以自随 。 ”明后期因战乱等原因此帖再次流入民间 , 并经历吴用卿等人之手流入清代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王献之《鸭头丸帖》单字高清
清中期以后 , 特别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对书画重视程度颇高 , 使大量的私人收藏进入内府 , 最后形成官方收藏日益兴盛 , 私人书画鉴藏逐渐走向衰落 。 但《鸭头丸帖》 , 却一直藏于民间 , 正如叶恭绰有诗云:“神物孤传宝鸭斋 , 三希以外竟沉霾 。 宋元明概归中秘 , 未入乾隆宝笈来 。 ”如此有名之墨迹 , 乾隆之时却未流入内府 , 也是甚为有趣的事情 。
《鸭头丸帖》流传至清代光绪年间 , 先由廷雍收藏又因为他与徐树钧一起在北京做官 , 二人关系密切 , 平时交往颇深 , 于是在1882年将《鸭头丸帖》转给徐树钧 。 而1910年徐树钧去世之后 , 《鸭头丸帖》由其三子徐汉立所藏 , 后辗转被叶恭绰于1929年在上海所得 , 1949年又被上海文管会(即上海博物馆)收购 。
- 王献之|王献之《中秋帖》高清附释文
- |他把王献之小楷临到了极致!
- |王献之的中秋帖,米芾认为假得太可笑,更可笑的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 书风#怀素草书《王献之传》,内容罕见,笔法精妙,曾被私人秘密收下!
- 王献之!若非英年早逝,他的书法定不输王羲之!王献之赞称:书法上乘也!
- 公主&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不惜自残双腿,公主意外一语令他泪崩
- 王献之$看看孙晓云30岁写的字吧,一般人还真比不上,果然是一代才女!
- 王献之@中书协主席孙晓云一春联两错字,还以为是对的,以讹传讹太可怕
- 王献之!千古留名颜真卿。张养浩的这首古诗,每一句都有你想知道的故事
- 弯钩&王献之的书法就是好看,瞧瞧看,教得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