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苏轼年谱》(年谱丛刊)
然而 , 文长老已驾鹤西去 。
苏东坡无语流连在报本禅院 , 满怀巨大的深情 , 以诗凭吊文长老 ,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初惊鹤瘦不可识 , 旋觉云归无处寻 。
三过门间老病死 , 一弹指顷去来今 。
存亡惯见浑无泪 , 乡井难忘尚有心 。
欲向钱塘访圆泽 , 葛洪川畔待秋深 。
苏东坡三过报本禅院 , 经历了文长老从老病到圆寂的过程 , 只是“一弹指顷”间 。 世事无常 , 人生苦短 , 苏东坡对于文长老的“云归”十分痛惜 , 然而落笔为诗时他又特别节制情感的宣泄 。 苏东坡二十二岁母亡 , 三十岁妻亡 , 三十一岁父亡 , 亲人如花谢花飞 , “存亡惯见浑无泪” , 至痛无泪 , 泪在心底 , 积蓄久了 , 会决堤涌出 , 熙宁八年(1075) , 四十岁的苏东坡在正月二十日夜做了一个梦 , 梦见了去世十年的妻子王弗 , 写了一阕悼亡词《江城子》 , 其中有“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梦中的泪 , 一样的令人痛欲断肠 。
我喜欢苏东坡 , 不仅是他的过人才华 , 豁达性情 , 更是他的深情 , 他的可爱 , 令我沦陷其中 。 如熙宁九年(1076)中秋节 , 苏东坡欢饮达旦而大醉 , 思念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苏辙) , 赋词《水调歌头》 , 这一阕华章 , 既奇逸旷达 , 又情深意切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世有如此兄长 , 夫复何求!
本文图片
《苏东坡诗词(名家集评本)》
文长老何幸!在异乡遇上了苏东坡 , 情缘契合 , 抚慰心灵;报本禅院何幸!遇上了千古名士苏东坡 , 步步莲花 , 净土光华 。
始建于唐代的报本禅院 , 宋宣和年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 , 建炎元年恢复旧名 , 淳祐年间改称“本觉禅院” , 寺中有唐代石幢 , 寺东有槜李亭 , 对岸有月朗亭 。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 , 寺僧元澄建苏东坡“三过堂” 。 吾乡先贤沈廷瑞在《东畬杂记》中有记:“今堂中有坡公肖像存 。 壁中所嵌碑石 , 即坡公所题诗也 。 有一石甚灵异 , 外塘风帆经过 , 其影隐隐现于碑上 , 人谓之‘影帆石’ 。 堂后丛篁蔽天 , 则空翠亭在焉 。 亭边有井 , 则苏泉也 。 门前夹道松林 , 稻田鳞接 , 真如山中景象 。 ”
这是清康乾年间的三过堂旧景 , 铭刻了苏东坡三过报本禅院的文化佳话 , 成为嘉禾一地令人留恋忘返的文化胜境 。
只是 , 沈廷瑞老人家没有料到后世的战火把这一切摧毁殆尽 。
运河畔的陡门镇消失了 , 唐代古刹消失了 , 三过堂也消失了……恰似“一弹指顷去来今” , 唐宋元明清 , 只在一瞬间 。 废墟之上 , 往日的一切已无法重生 。
本文图片
运河碧波水长东 , 流淌着过去、今天与未来 , 却流不去苏东坡与文长老的因缘 , 只要一站在这废墟之上 , 就会看到风华绝代的苏东坡泊船上岸 , 健步入寺……
(本文为第五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获奖作品)
本文图片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 |苏轼石榴花诗词六首: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
- 书法|为什么说蔡襄的书法为“宋朝第一”,连苏轼都自叹不如?
- |李煜夜里散步写下一首词,100多年后,苏轼仿出另一名作,谁更有水平?
- 苏轼|张九龄、苏东坡传说入选 客家童谣畲族民歌在列
- |苏轼最经典的十首词,豪放与婉约兼备,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 |诗词丨苏轼笔下的夏天,清凉幽静,美到心醉
- |夏季雨后,绿草如毡,苏轼写下浣溪沙,为农村题材起了良好开端
-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苏轼二十出头感悟到了人生真谛,写下一诗,至今仍然让人拍案叫绝
- 苏轼|天涯何处无芳草,下半句是何必单恋一枝花?苏轼若是听了都能气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