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民俗四宝” ▎非遗经典永流传

民俗四宝 , 非遗经典永流传
随州 , 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 , 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 , 开创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震惊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此 ,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这里的人们在长期劳动和生活实践中 ,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目前 , 炎帝神农传说、随州花鼓戏、炎帝祭典、青铜编钟制作技艺4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 杨涟传说、大洪山民歌等15项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 随州“三独”、打硪号子等106项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 另有237项被纳入县级非遗名录 。 在这些文化瑰宝中 , 颇具代表性的是随州民俗“四宝”——炎帝祭、编钟技、独角戏、花鼓戏 。
|随州“民俗四宝” ▎非遗经典永流传
本文图片

▲寻根节拜祖大典
炎 帝 祭
树有根 , 水有源 , 人有祖 。
“炎黄子孙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 才能明白自己要到哪里去 。 ”炎黄子孙 , 这里的“炎”字就是指炎帝神农氏 。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
为了纪念炎帝神农、传承炎帝精神 , 我国的祭祀活动至今已延续了4000多年 。 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 炎帝祭典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华人来到随州 , 共拜始祖 , 寻找自己的文化根脉和血脉亲情 。
炎帝神农祭典有官祭和民祭 , 二者并行相融 。 过去 , 官祭突出的是等级、威严、规范 , 主要仪程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受胙、彻馔、送神;民祭仪程为敬奉三牲、幡阵奉请、敬奉享酒、敬奉高香、恭颂祭文、三拜九叩、狮龙娱祖 。
在随州 , 祭祀活动始于南北朝 , 盛于明、清 。 随州厉山镇的祭祀活动 , 最初多由民间自发兴起 。 新中国成立后 , 由于种种原因 , 厉山镇祭祀活动一度中断 。 1991年 , 随州市政府恢复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诞辰)的谒祖祭典 。 2009年 , 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 , 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隆重举办 , 到2021年已举办十三届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现代祭祀中又穿插了不少新的内容 。 比如2009年首届寻根节 , 主要仪程为起鼓鸣钟仪式、奉请仪式、颂祖仪式、圣火仪式、敬献花篮、敬献高香、共拜始祖、瞻仰圣像等;2021年辛丑年寻根节 , 仪程为大典致辞、大典开幕、恭启圣门、点燃圣火、敬献花篮、敬献高香、恭读颂祖文、共拜始祖、唱诵始祖 。
通过仪式、内容的创新 , 炎帝神农祭典主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信仰和理想 , 它向世人传达的是全体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 炎帝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价值内涵 , 承载着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 , 是中华文化之根、文明之源 。
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今天 , 在炎帝神农故里举办祭典 , 既能有力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认祖归宗、追根思源的朴素感情 , 又能增进民族自信、民族团结 , 促进祖国统一 ,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能发挥拜祖大典的综合效应 , 聚集发展要素 , 推动开放合作 , 推动炎帝故里随州的发展 , 又能凝聚世界华人华侨的力量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随州“民俗四宝” ▎非遗经典永流传
本文图片

▲编钟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