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振,以经典唤醒日常( 四 )


“‘孚’字 , 有诚信之意 。 为何如此?那句爻辞‘鸣鹤在阴 , 其子和之;我有好爵 , 吾与尔靡之’ , 意思是说一只仙鹤在树荫下鸣叫 , 小鹤在旁附和 。 我有一尊上好的美酒 , 与你共同分享 。 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诚信 。 喜鹊孵育、喂食、养育子女 , 正是遵循诚信之道 。 诚信就是生命 。 ”王振说 , 经典就这样和日常联系了起来 。
诵读、背默经典 , 是王振的日常功课 。 熟悉的经典 , 他能连续背两个小时不停 , 《出师表》《岳阳楼记》《大学》等 , 随手拈来 。 他对经典的兴趣 , 源于少时的一次语文课 。
课堂上 , 老师陈作厚讲了一件事:午饭时 , 上午给他们班拍合影的摄影师背了一遍《岳阳楼记》 。 “老师说摄影师离开学校40多年了 , 还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 太令人惊讶了 。 ”此后 , 王振也背诵经典 , 从《岳阳楼记》开始 , 背到滚瓜烂熟 。 之后再遇到经典 , 他拿起就背 , “被经典的语感、节奏、意境吸引 , 还有那种神秘感” 。
多年后 , 王振也没想到 , 背诵《岳阳楼记》、背诵经典 , 是为了迎接一场考试 , 这场考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1991年 , 21岁的王振在部队当兵 。 4月1日上午 , 他被叫到舒同家中 。 “首长从书房走出来 , 个子不高 ,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 眼睛炯炯有神 。 他过来和我握手 , 手掌绵软却有力 。 ”当时 , 舒同问王振是哪里人 , 他答“山东邹平人” 。 舒同又问 , 范仲淹是山东邹平人 , 你会背《岳阳楼记》吗?他起身 , 立正站好 , 开始背诵 , “首长也会背 , 我俩就一起背了全篇 。 之后 , 首长说‘就是你了 , 小鬼’” 。
“如果不是当年背诵经典 , 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 ”时至今日 , 王振依然保持着背诵经典的习惯 。 2017年 , 他根据自己带儿子背诵经典的经历 , 主编了适合中小学生的《经典诵读与书写》系列丛书 。 他自己手边常备一本小开本的《中庸》 , 每当遇到困惑或者不安时 , 就拿出来读 , “有时不读 , 只是把书卷起来拿在手里 , 就觉得心安 , 好像有一种力量支撑着自己” 。
|书法家王振,以经典唤醒日常
本文图片

王振创作的《换骨借金丹》 。
诵读经典、读万卷书之外 , 王振也“行万里路” 。 他和作家莫言结伴而行 , 到山东参观地方博物馆 , 到河南安阳学习甲骨文 , 到王羲之故居研习书法 , 向前贤致敬 。 疫情期间 , 他们探访曹雪芹故居 , 到颐和园赏月 , 到国家植物园感受鸟语花香 。 每从一处归来 , 都会撰文、填词、写书法 , 发表在两人共办的公众号“两块砖墨讯”上 。
“不管是书法 , 还是诵读经典 , 都是跟我们的文化、文明建立一种关系和一种感情 。 ”王振说 , 通过这座桥梁来唤醒当下日常 , 可以和古人对话 , 可以从经典里寻找智慧 , 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 知道面临困境、困惑 , 尤其是面对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时 , 我们该如何选择 。 (采访人员 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