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晴|“不会刻在壶上的名字”,韩丽晴新作《寻意古南街》聚焦普通紫砂艺人

现代快报讯(采访人员 陈曦)5月29日 , 江苏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协会员、第七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韩丽晴长篇散文新作《寻意古南街》分享会 , 该作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 。 2019年5月 , 《寻意古南街》因为立意传统文化 , 关注社会现实 , 抒写一条江南古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 入选省作协第十四批“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评论工程”项目 。
韩丽晴|“不会刻在壶上的名字”,韩丽晴新作《寻意古南街》聚焦普通紫砂艺人
本文图片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由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钟山》主编贾梦玮主持 。 储福金、姜琍敏、周旭、张永祎、张光芒、刘永昶、张宗刚、贾梦雨、杨建平及作者韩丽晴参加作品分享会 。 分享会气氛融洽而热烈 , 大家敞开心扉 , 认真分享了这部近20万字、富有人文色彩和现实观照的长篇散文 。
韩丽晴|“不会刻在壶上的名字”,韩丽晴新作《寻意古南街》聚焦普通紫砂艺人
本文图片

△储福金
一级作家、省作协原副主席储福金说 , 自己和韩丽晴同是第七届紫金文学奖的获奖者 。 “三十年前 , 我与韩丽晴就相识了 , 她的品格 , 她的为人处世 , 同道中人无不称赞 。 ”储福金认为韩丽晴的作品和她本人一样 , 安静、优美 , 充盈着诗意 , “这次她用心书写的是我家乡的紫砂艺人 , 而且大多是默默无闻的普通艺人 。 对宜兴紫砂大师我基本上是熟悉的 , 但对书中的主人公 , 我一点也不了解 , 他们太普通平凡了 。 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工匠和紫砂大师一道 , 支撑起宜兴的紫砂文化 。 韩丽晴集中采写他们 , 让他们走向文学舞台 ,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群体 , 这是很有社会意义的善举 , 体现了作家宝贵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 ”
韩丽晴|“不会刻在壶上的名字”,韩丽晴新作《寻意古南街》聚焦普通紫砂艺人
本文图片

【韩丽晴|“不会刻在壶上的名字”,韩丽晴新作《寻意古南街》聚焦普通紫砂艺人】△姜琍敏
在一级作家、《雨花》杂志原主编姜琍敏看来 , 长篇散文《寻意古南街》充分体现了一名作家本该具有的文学自觉 , 不断追求独到的发现 。 本书的笔触看似写壶、写街、写花鸟虫鱼 , 实质乃是写自己、写人文、写出自身的姿态、立场和情怀 。 “读罢全篇 , 读者时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和自己笔下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 时时共情着 。 这部新作对人生和社会具有深刻的理解 , 对底层平民真诚、由衷的怜爱与尊敬 , 坚守了中国文学关注平民的生活史 , 激扬世道人心的优良传统” 。
韩丽晴|“不会刻在壶上的名字”,韩丽晴新作《寻意古南街》聚焦普通紫砂艺人
本文图片

△周旭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周旭说 , 《寻意古南街》一书是对一群普通紫砂艺人日常生活简约而文学的记录 , 它不仅是对紫砂工艺的技术还原 , 揭示其美学密码 , 更是对紫砂工匠一个个微观精神事件的水墨画般的呈现 。 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认为 , 百姓日常生活即为道 。 周旭认为 , 真诚 , 真实 , 非虚构 , 是散文写作的灵魂 。 散文创作最忌虚情假意 。 韩丽晴本书记述的人和事 , 既是文学的 , 更是历史的 , 具有历久弥新的史料价值 。 那些虚构的东西即使一时哗众取宠 , 终究会被沧桑岁月无情淘汰和遗忘 。
韩丽晴|“不会刻在壶上的名字”,韩丽晴新作《寻意古南街》聚焦普通紫砂艺人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