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
一个极具岭南风韵的龙头
带着水花跃出水面
这正是张伟潮的作品
作为“80后”
张伟潮是广州为数不多的龙头雕刻师
也是广州黄埔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传承人
端午临近
张伟潮手头的订单多了起来
月底前 , 他需要做好8个新龙头
修复9个旧龙头
常常忙至凌晨四点收工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本文图片

对于龙舟
张伟潮有着一种纯粹的喜爱
小时候喜欢到河边
爬上龙舟学着划
也会仔细观察龙舟的外形
琢磨其中的结构
2009年
从职校汽修专业毕业的张伟潮
已经留校当实操导师一年多
此时他却决定辞掉教师工作
回到家里专心龙舟雕刻事业
对于一艘龙舟来说
龙头、龙尾就是它的“灵魂”
手工制作龙头非常复杂
需要经历
选木、开料、勾画、雕刻
到打磨、抛光、裱漆等工序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本文图片

时代在变 , 审美在变
但龙头要表达的文化本质不能变
张伟潮说
“龙头是一条村的标志
应该要反映出这条村的历史文化”
因此 , 当他接到龙头制作订单后
首先要做的不是雕刻
而是交流和实地考查
“龙头华不华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它能否代表一个村落的精神文化
每个村落找我制作龙头前
我都会挖掘这个村落的故事
用造型、颜色和线条
将他们的文化融入进去”
每一次龙头的创作
对于张伟潮来说
都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新对话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本文图片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本文图片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本文图片

一个龙头的制作周期
往往需要十天左右
一般采用香樟木
把一块方方正正的木头雕刻成龙头
粗雕最为关键
“粗雕是做结构
每一刀下去都要很准
龙头的眼睛、牙齿、嘴巴等位置
以及它的神态如何都要心中有数”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本文图片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本文图片

在张伟潮的工作室里
凿子、锉子、雕刻刀等工具随处可见
他已数不清总共有多少把刻刀
但如果缺了哪一把
他都能及时发现
随着他的声名远播
一些海外华侨华人
也专门找他制作龙头
想把家乡的文化带到生活的地方
|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来自广州这位“80后”
本文图片

过去 , 张伟潮只管把自己的作品做好
但现在作为非遗传承人
他有了更多的任务
“要去想如何把非遗传播出去
不是想着你的作品卖多少钱
你的收益是多少
要有一个社会责任”
张伟潮说
未来会有许多改变
但永远不变的是
要把龙头龙尾制作技艺传承好
让龙头作为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