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为这本书 , 我对美国原住民印第安文化一直很感兴趣 , 在成年之后继续阅读相关的书籍 , 来美国读书后也通过上课和拜访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这个民族曾经历的悲惨历史 , 和他们在美国当下社会的挣扎 。
长大后我才发现 , 朋友以为我会先开始读的《少女苏菲的航海故事》与《印第安人的麂皮靴》是同一位作者所作 。 的确 , 两本书的女主角年龄相仿 , 也同样固执 , 勇敢 , 充满冒险精神 , 为了探索自己家庭的秘密而踏上旅程——我曾经多么想成为像她们一样的女孩啊 。
本文图片
《少女苏菲的航海故事》 , [美]莎伦·克里奇著 , 王玲月译 , 启发文化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 。
《少女苏菲的航海故事》延续了前一本书那种淡淡的神秘感 , 甚至更加难懂和深奥一些 。 可是 , 小时候的我 , 好像并不害怕遇到读不懂的地方 。 那时候 , 一本书可以被我翻来覆去读很多遍 , 甚至读两三年:第一遍读大概知道这个故事 , 对书中涉及的理念有个模糊的猜想 , 长大一些以后再读 , 去验证自己曾经的猜想并且再去理解故事层面中更深一点的内容 。 总有一天 , 随着知识、阅历和理解力的增长 , 我会忽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 。 这两本书我也在初中曾经重读过 , 否则 , 我现在的记忆大概无法支持我在这里讲述它们的故事梗概 。
这三本书中我最后阅读的《我叫巴德 , 不叫巴弟》也给了我相似的体验 , 甚至更加记忆深刻一点 。 这本讲的是一个黑人小男孩巴德 , 在母亲死后 , 受不了孤儿院和寄养家庭的虐待而出逃 , 仅凭着几张传单的细微线索打算找到自己父亲的故事 。 光看故事简介有一种悲壮的氛围 , 想起来大概是个伤心的故事 , 但其实读起来却很诙谐有趣 。 通过主人公巴德乐观积极的讲述 , 即使是很可怕的遭遇也描写得没有那么令人揪心 , 而且故事也有个美好得恰到好处的结局 。
本文图片
《我叫巴德 , 不叫巴弟》 , [美]克里斯托弗·保罗·柯蒂斯著 , 甄晏译 , 启发文化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 。
小时候读书的一个大问题是老是没有时间代入感 。 《我叫巴德 , 不叫巴弟》一书故事背景建立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 。 虽然对这个概念只有模糊的理解 , 但通过阅读巴德的经历 , 我了解了当时那个阶段美国的一些文化现象 , 包括工人们去游行抗议 , 还有无家可归的人们聚集起来建立“胡佛村”——四年级的我完全不知道这些“村子”具体什么样 ,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 只知道住在里面的都是穷人 。
直到几年之后 , 我在初中历史课上 , 第一次正式学习经济大萧条 , 才再一次遇到“胡佛村”这个词 , 了解到这个名字是用于讽刺大萧条初期时任美国总统的赫伯特·胡佛 。 我至今还记得 , 当时在历史课上 , 我看到这个词后想起这本书 , 和书中巴德的故事 , 一瞬间茅塞顿开感到的激动与快乐 。
本文图片
《布鲁克林有棵树》 , [美]贝蒂·史密斯 著 , 方柏林 译 , 译林出版社2009年7月版 。
也是在小学 , 我读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布鲁克林有棵树》 , 是一本成长小说 。 我从小学五六年级一直读到高中 , 而书中的女主人公弗兰西的故事也是从七八岁讲到她出发去上大学——我一直觉得 , 我在和女主人公一起长大 。 每个年龄段 , 我都会在弗兰西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 都会对这本书理解得更深一点 。
- 常羲|千年古墓发现嫦娥踪迹,嫦娥原来不叫嫦娥,难道神仙真的存在?
- |小儿媳失业婆婆让大儿媳每月给二千,大儿媳怒:管我叫妈我就养她
- |这谁看了不叫一声“绝”
- 啃老|24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2年 不说话不工作气死父母 妹妹:“连爸妈都不叫”
- 来源,消息资讯,龙抬头|二月二可不可以不叫“龙抬头”?
- 招聘|宋佳新剧,整天用鼻孔说话,那不叫时尚,叫不懂时尚
- 四帝@西游记中,孙悟空总叫寿星“老弟”,为什么寿星却不叫他“大哥”
- 称呼@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 小孩!朱熹问学生:“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针见血
- 薛宝钗!为什么林黛玉叫林姑娘,薛宝钗不叫薛姑娘?曹雪芹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