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自称“东坡”,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这一称号竟与白居易有关( 二 )


|苏轼自称“东坡”,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这一称号竟与白居易有关
本文图片

为什么这样说呢 , 还得从苏轼和白居易的思想转变和认知层次说起 。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 这个自号意味着苏轼对白居易晚年“知足保和”思想作风的仰慕 , 意味着苏轼思想上的个重大变化 。
黄州是苏轼人生之旅中的一个驿站 , 他在这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 , 这五年不但是仕宦旅程中跌宕无尽的晦涩期 , 也是他人生中的低潮期 , 而且是经济上为解决衣食而躬耕农田 , 节俭持家的时期 。 所以 , 黄州也是苏轼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转换期 。
在黄州的苏轼 , 对白居易心生钦慕之情 , 如果联系白居易任忠州刺史的背景 , 则刚好与苏轼谪居黄州的背景相吻合 , 他们虽然是不同时代的人 , 但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仕途履历 。
|苏轼自称“东坡”,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这一称号竟与白居易有关
本文图片

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遇刺 , 上表请求缉查真凶 。 此时的白居易 , 以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 , 但他的举动却被认为是越级言事 , 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
恰在此时 , 白居易的母亲去世 , 而他所作的诗中又有“赏花”“新井”等字眼 , 这让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机会 , 进而大肆渲染了一番 。 于是 , 所谓的“新井诗案”便被炮制而出 , 白居易被贬江州 。 在江州的白居易 , 还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琵琶行》 。
白居易在江州没有迎来曙光 , 随着一纸调令 , 他又来到了忠州 。 忠州虽然偏僻 , 交通状况不佳 , 但白居易在忠州任上恪尽职守 , 心态已有了转变 , 他也从被贬江州时的沮丧情绪中走了出来 。 他在忠州种花种树 , 即是其心态转变的体现 , 此时的白居易开始把眼光更多地转向自然 , 希望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安宁 。
|苏轼自称“东坡”,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这一称号竟与白居易有关
本文图片

而苏轼呢 , 黄州时期的苏轼在遭遇和心境方面都与他一直敬慕的乐天极为相似 , 这时他靠朋友的帮助有了自己可以耕种的土地 , 可以种树种花种粮食 , 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白居易在忠州种树种花之东坡 。
因此 , 在黄州两年后 , 苏轼有意效仿白居易忠州种花种树的故事 , 也在黄州城外开辟荒地 , 躬耕于此 , 给地取名“东坡” , 并自号“东坡居士” , 这就是苏轼对白居易在忠州东坡垦地种植的一种仰慕和认同 。
|苏轼自称“东坡”,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这一称号竟与白居易有关
本文图片

其实苏轼并不是一到黄州 , 就自号“东坡”的 , 而是居黄州两年后才有了“东坡”之号 。 乌台诗案之前的苏轼 , 书生意气 , 满怀自信 , 有兼济天下的志向 。
然而经历了乌台诗案后 , 苏轼在黄州躬耕于东坡 , 此时的他对仕途、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 也有了新的感悟 , 他的心灵更多地转向自然之趣味 。
正如他在黄州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的:山下兰芽短浸溪 , 松间沙路净无泥 , 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自称“东坡”,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这一称号竟与白居易有关】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 景色自然明丽 , 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 , 表达有关人生感悟 , 启人心智 。 全词寓情于景 , 写景纯用白描 , 细致淡雅 , 抒情自然流畅 , 隽永绵延 。 苏轼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 , 抒发了仕途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读来催人奋进 , 激励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