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 秭归屈原纪念馆郑轩振馆长莅临汨罗 , 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料 。 1985年我拜访秭归 , 结识了很多秭归朋友如纪念馆的易炜、李彰庆 , 县文化馆馆长王敏、王健强 , 骚坛诗社谭光沛 , 三闾乡政府徐宏章等 , 可谓满载而归 。
几十年来 , 这种交流从未中断 , 对两地宣传和普及屈原文化 , 弘扬屈原精神 ,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我坚信这种交流今后将会更加频繁、深入 。
作为两地的上级政府宜昌和岳阳 , 对两地的这种交流 , 不仅要支持和指导 , 更应该参与其中 , 作出表率 。 希望宜昌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优势 , 挖掘文化内涵 , 经常举办国际性的会议、论坛、赛事等活动 , 以提高宜昌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做任何事情都要无愧于“我心中的大神屈老夫子”
采访人员:您曾说过 , “我是无神论者 , 但屈原是我心中至高无上的神” , 是什么缘由让您如此执着 , 一生只做一件事 , 那就是“为屈原的一生”?您是唯一一个参加了第一届到第十八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的屈学专家 , 第十九届年会即将在宜昌召开 , 请问您会参加吗?
刘石林:我是喝汨罗江水 , 听父辈们讲屈原的故事长大的 。 特别是端午节 , 我的父辈或爷爷辈们 , 提上几个粽子 , 到汨罗江边 , 一边往江中抛粽子 , 口中呼唤着“屈老夫子吔 , 回哟!”那虔诚的神情 , 苍凉的呼声 ,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际 , 至今每到端午节 , 或是平常吃粽子 , 这个场景和声音还会浮现在脑际和耳边 。
读小学六年级时 , 我就读的学校迁到屈子祠内 , 历史老师在屈原神龛前给我们讲屈原的生平 , 带我们到玉笥山上 , 汨罗江边寻找屈原的遗迹…… 。 高中读了三个月就缀学回乡务农 , 我劳作耕种的土地下面 , 就可能留有屈原踟蹰的足迹 。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 县文化馆延聘我住祠管理这座古建筑 , 当时几位“五七大学”的老师在回城前对我说:“老刘哇 , 晚上有敲钟的声音咧 , 你一个人不怕呀!”我心想屈子祠内无钟 , 何来的钟声!巧的是数月后的一个午夜 , 我起床为带在身边的小儿子把尿 , 竟然真的听到了钟声 , 那钟声在寂静的夜空是那么嘹亮、清晰 , 由远而近 , 渐渐到了祠的中厅 , 我一点都不害怕 。
半年后的1980年春 , 屈子祠大修对外开放 , 果然铸了钟和鼓 。 我思忖那晚的钟声是个预兆 , 屈子有灵应验了 , 难怪汨罗江边的人们要把屈原当神来祭拜 。
接触到屈原的作品以后 , 更为他那种“哀民生之多艰”的爱民情怀 , 那种为实现“美政”理想锲而不舍上下“求索”的毅力 , 那种坚持“修能” , 不为混浊的世俗所侵蚀的决心 , 那种敢于揭露“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 凭不厌乎求索”等黑暗腐败的勇气…… , 特别是那种在受到诽谤、贬官、削职乃至流放蛮荒而忠于祖国 , 始终“受命不迁” , 对祖国不遗不弃的爱国精神所震撼、感动 。
【|我们的节日·端午·访谈丨因为屈原,秭归汩罗成“生死之交”】而屈子祠是承载屈原这些精神遗产的载体 , 是向世人传播这些精神遗产的媒介 , 守护好这个阵地 , 我责无旁贷 。 我时时告诫自己 , 做任何事情都要无愧于我心中的这位大神---屈老夫子 。
屈原的投江不是自杀 , “颜色憔悴 , 形容枯槁”不是屈原的形象
采访人员:有哲学家说 , 屈原投汨罗而死 , 构成屈原作品和思想中最为“惊采绝艳”的头号主题 。 您觉得屈原为什么选择汨罗作为第二故乡?
刘石林:首先 , 我觉得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投江 。 屈原的投江不是自杀 , 屈原也没有自杀的理由 。 我曾经撰文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 。
- 求职|某些人鄙视的海外硕士,回国就业真的不如国内研究生吗?
- 德约|纳达尔与德约第59次交锋从5月打到6月 职业体育的本质是钱
- 生肖|职场中的一个奇怪现象
- 王铎|《枯兰复花赋》:王铎行草的大师情怀
- 柳永|苏轼和柳永的巅峰对决,成就了两首千古名篇
- 券商|众客进取教育:是什么偷走了教师的激情
- 翡翠手镯|非常热门的硬币品种,包浆币
- 古诗|三首描写儿童的古诗,愿青山不改,童心依旧;时光不老,童年不散
- 女孩|108个小学生的理想职业,折射了这个世界的真实
- 扬州|美媒重排2006年NBA选秀,本世纪最弱的NBA选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