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端午文化的“富矿”

|守好端午文化的“富矿”
本文图片

粽叶飘香 , 雄黄酒浓 , 又是一年端午到 。
吃粽子 , 赛龙舟 , 饮雄黄酒 , 挂菖蒲、艾草……千百年来 , 我们的祖先为端午节和传统节日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 。 因为有了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 , 端午这个节日的文化氛围更显浓郁 。
传统节日 , 蕴藏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 也描绘着文化的共同底色 。 端午节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伦理内涵 , 不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 , 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 , 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 。 这也促使我们 , 每到此时 , 回望历史文化 , 再次体悟文化意涵、民族品格 , 思考如何更好涵养和传承传统文化 , 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
文化自信 , 前提是文化自觉 , 是借传统节目有更多的文化创新 。 比如 , 《端午奇妙游》火了 , 背后是创作者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敬意 。 这也充分证明 , 立足本土 , 紧跟时代 , 善待传统 , 我们方能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植根于文化自信的文艺创新 , 就能激活镌刻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找到传统文化与公众之间的融合点 , 找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之魂” , 让文化精神进入生活空间 , 才能最终形成精神共鸣 。 某种意义上 , 我们每一次庆祝传统节日 , 每一次推陈出新 , 都是在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 使其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 , 不断闪耀新的光芒 。
想要让传统文化闪耀出新的光芒 , 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不仅仅是穿上汉服、练段武术 , 更要找到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有共鸣的视角、有深度的思考 , 向更多人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之美、价值之美 。 千百年来 , 岁逢此时 , 人们载歌载舞、表达祝福 。 今天 , 我们也以端午节为契机 , 表达心意 , 祈愿祖国繁荣强盛 , 社会和谐稳定 , 人民安居乐业 。 端午节也是缅怀爱国诗人屈原 , 寄予着人们对国强民富的愿景 , 更激励着我们为未来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 这是传统文化的韧性 , 也是流淌于每个人血液之中的精神传承 。
传统文化如果不与时代连接 , 不与人联通 , 只能是一堆空洞的符号和呆板的素材 。 传统文化只有“活”起来 , 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才谈得上被了解 , 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兴趣和敬畏 。 互联网时代 , 网络媒体将端午节相关的起源、风俗、诗词欣赏等内容制作成漫画、图解、趣味游戏 , 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了解端午知识 。 文化铸魂 , 网络聚力 。 传统节日与互联网的创新式“触电” , 重新诠释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 也让中国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充盈、生动、亲民 。
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端午节背后是国家和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和文化 , 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 , 是深刻蕴含着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智慧 。 端午文化是座“富矿” , 我们要成为合格的“守矿人” , 留住国家和民族记忆 , 浸润更多世道人心 。 (李群)
【|守好端午文化的“富矿”】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