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 , M29、M30两座五鼎墓的随葬铜鼎应都是临时拼凑而来 , 两墓随葬的其他铜器则各有千秋 。
二
瓦窑坡M29、M30随葬的平盖、曲尺形立钮的铜鼎 , 这种鼎很有特色;两墓都没有铜盖豆 , 但在一些关键器物上存在差别 。
1.M30铜簠2、圈足簋2、圈足带有长方形镂孔的铜豆、铜壶、铜斗 , M29无 。 其中铜簠 , 路国权《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图1.3.2“铜簠谱系图”可知 , 整体形态开始是上下两梯形 , 逐渐口部微折至斜方折 , 最后正反两“盝顶” , 腹部极像汉代的长方形陶盒 。 上马M4018∶12瓦窑坡M30∶30长治分水岭M270∶12太原金胜M251∶537(图二) , 就是这种演进轨迹的体现 , 《研究》把上马M4018分到第一期 , 约相当于公元前770年—前680年 , 金胜M251年代晚于公元前475年 , 瓦窑坡M30中间还隔着分水岭M270 , 其年代应比其更靠近公元前680年 。
本文图片
铜簋 , 从上马墓地铜器墓看 , 有一个从圈足簋到无足簋到盖豆的演进过程 , M30既有M30∶27圈足簋又有M30∶35无足簋(图三) , 显示其较早的特征;陕西宝鸡福临堡M1也有类似的情形 , M1∶3圈足簋M1∶2无足簋 , 这座墓大家都定为东周初也就是春秋早期 , 《研究》分作陕甘第二期 , 最晚不会晚至公元前600年 。
本文图片
2.M29铜鉴2、铜镈5 , M30无 。 铜镈没有多少材料可以比较 , 两件铜鉴皆深腹、体量较大 , 属于《研究》Aa型鉴 , 此型鉴以第二期山东海阳嘴子前1994M4∶73最早 , 由图1.5.10“铜鉴谱系图”可知 , 除晚期多有矮圈足外 , 鉴耳由肩部逐渐上移到颈部 , 下腹早期急收、晚期微鼓 , 海阳M4∶73瓦窑坡M29∶1、临猗程村1987M1002∶19、上马M13太原金胜M251∶630(图四) , 就是这种演进轨迹的体现 , 瓦窑坡M29∶1等三件束颈明显 , 应该划归同型同式 , 上马M13同出两件年代在公元前572年—前542年的徐国重器“庚儿鼎” , 无疑这座墓年代上不能早于公元前572年 , 表面上为瓦窑坡M29提供了年代参考 , 其实不然 , 《研究》划为山西3组(期)的上马M13没有随葬平盖、曲尺形立钮铜鼎 , 而有三环钮隆盖鼎和敦 , 大多铜器与山西4组(期)分水岭1972M269、临猗程村1987M1002接近 , M1002还新出现盖钮为捉手状的铜鼎 , 所以情况是相当复杂的 , 总之精细的断代不能依靠这些变化不太敏感的铜鉴 。
3.瓦窑坡M29∶9铜平底敦 , 最有可能是《研究》图1.3.5“铜敦谱系图”Bb型蹄足、环钮盖敦前身 , 第二期河南洛阳西工区1981CⅠM124∶4三足低矮 , 上马M13、分水岭M269∶60、程村M1002∶1、2(合为一件)等都是蹄足、环钮盖 , 联系到以后平底敦极少见(图五) , 这个推测应是可以成立的 。
本文图片
总之 , 瓦窑坡M29的年代当位于以上3座墓的前列 。 此外 , 瓦窑坡M29也与山东2组(期)的海阳嘴子前1978M1年代相近 , 尤其是嘴子前1978M1∶62铜舟(《研究》图2.5.24“海阳嘴子前1978M1铜器群”6 , 称作“”) , 与瓦窑坡M29∶10舟基本相同(图五) , 都是平盖 , 都有5个半环形钮 。
在参考《研究》的分期断代的基础上 , 我将瓦窑坡M29的年代定在公元前600年左右 , 与瓦窑坡原报告相合 。 也就是说 , M30略早 , M29略晚一些 。
三
随葬玉、石和其他质地的圭是晋系墓葬中的一个主要特点 , 举例如下 。
- 招聘|上海高校招聘要求“长江以南”生源,颜值85分以上,北方人躺枪
- 教师|上海高校招聘要求“长江以南”生源,颜值85分以上,北方人躺枪
- 袭香|鲁南院开展“玉粽袭香 浓情端午”主题活动
- |越南劳工不再“廉价”,工厂为挽留工人涨薪,月薪3000将成为过去
- 明水|鲤鱼、鲫鱼、青鱼和草鱼最讨厌的味道,钓鱼开饵的避坑指南
- 湖南郴州|浓情端午,勿忘安全丨蓝朋友的系列“粽”告还不快快收好
- 黔西南公安|据说,过端午的人都在认真学反诈!
- 南京|上海一女子时隔俩月回办公室,推看门气疯转头乐疯:它竟然还活着
- 汉服|济南:一套汉服里的端午节
- 南宁博物馆|南宁博物馆:直播间里话端午 民国老街品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