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 。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 也是进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
节如其名 , 芒种是一个非常“忙”的节气 。 “芒种就是有芒类作物的收割季 , 这里的有芒类作物指黄河流域的麦类作物 。 芒种时节 , 既要收割夏小麦 , 又要种植水稻 , 一边收割 , 一边种植 , 所以很‘忙’ 。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说 。
也是在这一时期 , 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开始进入潮湿多雨的黄梅时节 。 “黄梅时节家家雨 , 青草池塘处处蛙” , 黄梅之后 , 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 。
本文图片
▲“晋南粮仓”山西运城市 , 农民在抓紧晴好天气由南向北递次抢收小麦 , 确保颗粒归仓同时 , 加紧对芒种前播种的头茬早熟玉米、辣椒、大葱、中药村等加强除草松土等田间管理 。 中新社发 高新生 摄
一边收获 , 一边耕耘
芒种时节 , 太阳持续北移接近北回归线 , 是一年中光照时间最长的时段 , 气温飙升 , 而海洋暖湿气流带来大量降雨 , 深入北半球内陆 , 提供了夏季作物需要的大量热量和水 。 此一阶段 , 晴朗的时候 , 高温烈阳 , 下雨的时候 , 磅礴大雨 。
在这段时间 , 农人要趁着晴天打麦 , 因为麦子不收 , 极有可能在雨水的浸泡下发芽不能食用 。 而多雨的时段 , 正适合水稻生长 , 如果不及时分秧插秧 , 就将错过稻苗最好生长期 , 秋天的丰收无望 。 这也是芒种如此忙碌的原因 。
俗话说“春争日 , 夏争时 , 小满赶天 , 芒种赶刻” , “争时”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写照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及芒种时写道:“五月节 , 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 , 抢收十分急迫 。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 , 芒种也是晚谷、黍、稷等农作物播种的繁忙季节 。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 , 即由此而来 。 芒种时节 ,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长”的“三夏”大忙 。
白居易的《观刈麦》刻画的正是芒种时节的情景:“田家少闲月 , 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 , 小麦覆陇黄 。 ”
陆游的《时雨》则诗意化地描写了江南芒种的场景:“时雨及芒种 , 四野皆插秧 。 家家麦饭美 , 处处菱歌长 。 ”
虽然芒种是最忙碌的时节 , 却也是美丽的丰收的季节 , 因而被文人雅士不断歌颂 。 小麦收获了 , 颗粒归仓 , 水稻及时插秧 , 打好了秋收的基础 , 青黄不接的时节终于过去 , 农家过上了“家家麦饭美”的丰足时节 。
黄梅时节家家雨
芒种前后 , 由江南至江淮 , 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通常历时近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 小暑之后才陆续出梅 。
“麦随风里熟 , 梅逐雨中黄”“黄梅时节家家雨 , 青草池塘处处蛙”……梅雨这一称谓 , 借用了梅子成熟这一物候 , 为大众所熟悉 。 东汉时《四民月令》的占候歌谣中便已有“黄梅雨”的说法 。 “梅雨”一词 , 已是一个2000岁的词语 , 并超越国界 , 作为相关区域相似天气的通用词语 。 “梅”又与“霉”谐音 , 在漫长的一个月雨季里 , 也是霉菌容易滋生的季节 。
“芒种节气正逢江南梅雨季 , 梅子是最佳代言人 , ‘青梅煮酒’ , 也是芒种风雅的习俗 。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民俗学博士方云重点谈了黄梅时节的“梅子” 。
“青梅 , 是梅树结的果实 。 中国观赏梅花的历史要远远晚于食用梅子 。 古时候 , 梅子主要作为调味品而被人认识 , 因其酸味浓郁 , 便以酸梅代醋 , 在重要、盛大的宴请场合里 , 往往不能缺少它的身影 。 ”
- |【诗词】芒种即景‖赵立策
- |二十四节气|芒种·虽忙却美,既种又收
- 芒种|熟透的芒种
- 芒种|【二十四节气】芒种:这么忙,这么美
- 芒种|芒种:烟雨江南播种希望,高山流水指尖抒怀
- |这么忙,这么美丨芒种
- 芒种|芒种|仲夏已至,忙而不茫
- |芒种·故宫
- |芒种:播种希望,收获丰盈
- |有声阅读丨芒种: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