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加莱亚诺传》
其他的一些拉美作家 , 在他们的书中虽然看不到这种非常直接的对战争的描绘 , 但是我们会看到非常鲜明的反战反暴力的主题 。 像加莱亚诺 , 他并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 , 但是对于当时的拉美作家来说 , 他们事实上经历的是一种内战——20世纪70年代 , 拉丁美洲的那些军政府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 , 他们不得不去流亡 。 加莱亚诺在回忆这一段经历的时候写了一本书叫《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 这里面很多的体验其实就是一个经历战争的人的体验 , 而且经历的是内战 。 伤害你的人不是侵略者 , 伤害你的人是你的同胞 , 是跟你讲同样一种语言的人 , 甚至有的人原来就是你的邻居、你的好朋友 , 因为这样的一种政治环境 , 他跟你反目 , 然后他成了你的加害者 , 这里面有很多非常惨痛的体验 。 而对于拉丁美洲来说 , 军国主义实际上一直是阻碍拉丁美洲现代化的障碍 。
但汉松:战争对于英美作家其实影响非常大 。 一个是雷蒙德·钱德勒 , 他参加过“一战” 。 D.H.劳伦斯也经历过“一战” , 虽然没有直接参战 , 但战争对他的影响很大 。 你可以想象一下 , 他每天的朋友圈里 , 都是关于战争的争吵:支持德国 , 还是支持英国?支持战争 , 还是反对战争?战争这件事对于这些作家来说 , 不仅是国际政治事件 , 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思想危机 , “一战”带给一代欧洲知识青年巨大的幻灭感 。
面对战争给欧洲造成的巨大灾难 , 大家会反思:西方的启蒙理性、现代性 , 到底会把我们带到哪里?维多利亚时代有一种昂扬向上的进步主义、乐观主义 , 但 “一战”造成了一种巨大的末日感 , 人们觉得西方文明是没落的 , 西方文明是危险的 。 在这样的废墟之上(不仅仅是战争的废墟 , 也是艾略特说的那种道德荒原) , 我们该如何重建价值观 , 重新想象国家和民族身份 。 战争经历不仅仅是这些青年作家的成年礼 , 而且会促使一代人产生思想的转向 , 包括文学风格的转向 。 譬如 , “二战”之后存在主义就非常流行 。
本文图片
《约瑟夫·康拉德传》
此外 , 我还想简单聊聊另外一个话题:流亡 。 建议大家关注一下康拉德的传记 。 在我看来 , 康拉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流亡者 。 众所周知 , 康拉德是波兰裔的英国作家 , 但是他的身份远比这个要复杂 。 康拉德生于现在的乌克兰 , 他的父母是波兰人 , 当时乌克兰还没有复国 , 但在之前波兰人是乌克兰的主人 , 奴役了乌克兰的农奴 , 维持自己的贵族生活 。 后来 , 波兰被俄国吞并 , 主人变成了奴仆 。 康拉德童年时 , 他的父母一直致力于波兰复国主义、民族主义运动 。 所以 , 他的身份是非常暧昧的 。 从法律上来讲 , 他是俄国国籍 , 但在文化上 , 他又是生在乌克兰的波兰人 。 之后 , 他离开了这片土地 , 加入英国国籍 。 很多学者批评康拉德政治保守主义 , 因为他在新的祖国比英国人还爱英国 。 这样的流亡不仅是政治流亡 , 实际上更是一种多重意义的精神流亡 。
读康拉德后期的小说 , 包括《在西方的目光下》和《间谍》 , 你会感觉到他不断在思考所谓的“波兰问题” 。 虽然他后半生没有回到波兰 , 但波兰始终他的故国 。 波兰是典型的“间于齐楚” , 一方面深受俄国斯拉夫文化的影响 , 另外一方面又是西欧的文化 。 波兰是要走向斯拉夫化 , 还是要走向西欧化?他不断在参与这样的思考和论战 。 但是 , 他晚年又和自己的祖国非常隔阂 , 不和任何侨居英国的波兰裔交往 。 所以 , 这个人对故国的态度和纳博科夫还不同 , 非常复杂 。 读康拉德传记的晚年生活 , 我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当今乌克兰困局的思考 。
- |作家阿来对谈成都七中学子:创造充满自然情志的文学世界
- 河东|80%的年轻人口袋捂得太紧,看似没花钱,其实注定孤独或贫穷
- 翡翠|每个人的见解不同,翡翠行业并不是有价无市,未来会更旺盛
- 基尼系数|为什么越上班感觉越穷?打破认知!深度拆解贫穷的真相和本质
- |“铁饭碗”成“金饭碗”?国家出手上调工资,并不是空穴来风
- |新书推荐|《贫穷的质感》
- 地下城与勇士|DNF: 圣职者什么职业可玩性最强?奶爸并不是第一,他才是实至名归
- 翡翠|长期佩戴翡翠,会使翡翠更加光亮,但并不是所有翡翠都可以
- |职场威信并不是天生的,如何培养?
- 翡翠|西方人对于翡翠,并不是特别的热衷,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