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从天南海北来,到天南地北去:毕业季,他们在光谷找到“下一个位子”( 三 )


2019年寒假结束 , 我第一次搭乘地铁二号线延长线返校 , 鲜亮的梅花红车厢里放眼望去都是和我一样将梦想打包进行李的年轻人 , 朝气蓬勃 。
“前方到站 , 金融港北······”广播刚停 , 我就被人群拥着鱼贯而出 , 头一次感觉到奔涌的人群中 , 炽热的青春如此沸腾 , 我暗暗对自己说 , 未来一定要留在光谷 。
李德龙(右一)毕业照 。
我的学校在光谷金融港 , 这里有许多厉害的互联网企业 , 我和班里的同学有空就会关注各类实习信息 , 看能不能将所学付诸实际 。
我们班一共有29个同学 , 毕业有一半都选择留在武汉 , 能和同学们继续留在求学的地方工作 , 我感觉并不孤独 。
现在 , 我找到了一份薪酬可观的软件工程师岗位 , 我和室友在万科红郡合租了一套两居室 , 我们说好了 , 要在光谷一起奋斗 。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官微
今年春节 , 因为担心返校受影响 , 我选择在交大过年 , 冷清的春节我早有预料 , 没想到一份来自中冶南方的新春大礼包 , 让我这个预备员工暖了整个寒假 , 里面的企业周边我特别喜欢 , 准备一直留存 。
张剑一直珍藏的新春大礼包照片 。
本科到博士 , 我读的都是热能工程专业 , 高考填报志愿那会遇上能源行业发展的黄金期 , 这个专业还挺火 , 但现在受碳中和政策及新能源崛起的影响 , 就业市场和个人选择的双向变化 , 求职过程不容乐观 。
近两年 , 海外留学生纷纷回流 , 国内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 , 想找到好工作真的比较难 。 上海、广东、武汉我投了不少企业 , 碰壁与犹豫也时常困扰着我 。
经过多方权衡和考量 , 我最终选择了位于光谷的中冶南方 , 专业对口和地域优势是一方面 , 另一方面是作为地道的湖北人 , 热干面、豆皮、油条、面窝......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家乡味 , 让我倍感温馨与踏实 。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官微
本科毕业后 , 我和同学结伴去了珠海 , 在那我找了一份跨国海运物流平台开发的工作 , 漂泊在外又拿着较低的薪酬 , 很快我萌生了回华科读研的想法 , 经过半年筹备 , 我如愿继续留在华科深造 。
计算机视觉是我研究生阶段的主攻方向 , 从去年秋招开始 , 我就陆续向华为、腾讯、快手、虾皮等企业投递了简历 。
刚开始被华为拒绝我还是有些失落 , 几经磨砺后 , 我又拿到了腾讯的录用通知 , 考虑再三 , 我放弃了腾讯的高薪工作 。
生活中的郑欣 。
现在 , 我在光谷的一家国企找到了智能制造开发工作 , 企业薪酬和口碑都不错 , 可以踏实干出点成绩 。
灌篮高手主题曲《直到世界尽头》一直是我的最爱 , 我觉得人生如歌 , 有梦想就应该不惧挑战、激情奋斗 。
图源:中国地质大学官微
大四上学期 , 我曾备战考研 。 四年在武汉的求学时光 , 使我迷上这里的生活氛围 。 我是河南郑州人 , 从“绿城”到“江城” , 除了被武汉优越的风景吸引外 , 这里还拥有众多名校 , 科教资源丰富 , 也因此 , 我考研的目标仍是留在这 。
成绩出来后 , 我获得了进入复试的机会 , 但最终还是遗憾没被录取 。 于是今年3月 , 我开始尝试找工作 , 前后给十几个公司投了简历 , 整整一个多月 , 我都在求职中 。 4月中旬 , 我终于拿到了武汉光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 , 如愿留在光谷 。
生活中的易沐容 。
吸引我留下来的原因有二 , 一是依托于各高校的资源和人才输出 , 武汉的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 我在这里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 , 在我热爱的专业领域创造价值;二是 , 在这能得到持续成长 。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 , 我在这体验到的是周围人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的冲劲 , 这里就像一片年轻人的沃土 , 渲染出无数创新的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