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 , 在庆祝建院七十周年的系列演出里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了九小时连续直播 , 其“重中之重”莫过于当晚的《茶馆》8K录制与高清实时直播 。 在北京人艺迄今以来数百部作品 , 如果只选一部作为代表 , 无疑就是《茶馆》 。 而在此之前的6月8日 , 95岁的戏剧大家蓝天野辞世 , 更是引发了远远超出戏剧界的追忆与怀念 。 在蓝天野的演艺生涯里 , 最引人关注、也最耀眼的戏剧角色 , 就是《茶馆》里的秦二爷 。 二者的交织中 , 我们回望《茶馆》的历史 。
本文图片
6月12日 , 在演出后台 , 第二代“茶馆人”会聚一堂 , 为人艺70年庆生 。
触动不同时代观众的心弦
话剧《茶馆》是著名作家老舍与北京人艺的再一次合作 。 在老人艺时期 , 话剧《龙须沟》的排演与成功 , 不仅使老舍实现了回归新中国后的新转向 , 而且初步探索了北京人艺的艺术底色——京味话剧、斯坦尼表演方法、话剧民族化 , 这些理念在创演实践里一一汇集 , 造就了一个以莫斯科艺术剧院为目标且与新中国同步的“伟大的剧院” 。
《茶馆》源自老舍宣传全国第一次普选的剧本《一家代表》 , 焦菊隐发掘出“茶馆”这一社会意象 , 如同“龙须沟”一般 , 借这个小小的特殊场景 , 来折射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风云 。 1956年12月2日 , 老舍在北京人艺朗读新剧本《茶馆》 。 据蓝天野回忆 , 老舍亲自讲解剧中的人物 , 不仅边讲边念 , 有时还站在桌子上比划 , 并且声称《茶馆》里的每个人物 , 都是他“看过相、批过八字”的 。 老舍所言并不夸张 , 作为一位擅长叙事、更善于用漫画式的笔调勾勒人物的小说家 , 《茶馆》表现的时段是晚清民国的五十年历史(1898-1949) , 戏里出现的各种角色 , 就像《四世同堂》抛出的纷纭人物一般 , 与老舍这位出身于贫穷旗人家庭的作家 , 生活于同一时空 。 老舍所写其实就是他自己所亲历的时代与社会 , 他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 , 是他的“命运共同体”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茶馆》剧照 方非摄
在《茶馆》排演之时 , 这一社会文化形态虽然逐渐瓦解 , 但是仍然存在 。 蓝天野就曾与于是之、童超一起 , 泡茶馆 , 逛地摊 , 访问评书艺人 。 甚至有一次由于太过投入 , 忘记了参加同事们的集体婚礼 。 《茶馆》的成功上演 , 于其时的中国社会而言 , 无疑是对于往昔中国的“观看” , 种种事件、种种言语指向的是一个被“破除”的旧中国 , 而迎来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国 。 《茶馆》与它的观众们构成了另一个“命运共同体” 。 《茶馆》的演出史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 如果说《茶馆》的内容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中国 , 《茶馆》的演出则反映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 。 无论是《茶馆》代表新中国的出国演出 , 还是在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的隆重演出 , 都成为铭刻于历史的文化记忆 。
本文图片
于是之饰演中年王利发 , 1979年 。 苏德新摄
《茶馆》与另一部稍后推出的《蔡文姬》都被称作是“话剧民族化”的典型 , 但是不同之处在于 , 《蔡文姬》是一部古装历史剧 , 昆曲与古琴的大量运用使其形式上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 而《茶馆》则是一部“时事剧” , 它所描绘的是正在消逝、人们还身处其中的历史 。 因此 , “话剧民族化”的目标及其实现就更富于挑战性 。
- 冼星海|《星海星海》首演 王传亮三度演绎冼星海
-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火焰驹》亮相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新译本出版
- 高校|想入行?入投行!《闪闪发光的你》第二季“闪光投资团”官宣
- |《黑釉油滴釉盘》宋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四百六十四)
- 弟子规|老祖宗留下的《弟子规》,对孩子有没有好处?知名人士:这是毒药
- 散文|常怀诗心书写生活——对话张刚散文集《时光边缘》
-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28个宝藏句子!
- |书序|李明泉:巴山作家的深度探析——王应槐《张中信创作论(修订本)》序
- 刘勰|刘勰《文心雕龙》里的言对、事对、反对、正对,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