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遗忘的牛人,苏东坡都要叫爸爸( 五 )


苏轼|被遗忘的牛人,苏东坡都要叫爸爸
本文图片

▲苏辙(1039-1112)画像 。
苏轼|被遗忘的牛人,苏东坡都要叫爸爸
本文图片

两个儿子已经出人头地 , 而苏洵自己也成为北宋最为传奇的布衣文人之一 , 历史再也抹不去他们的名字 。
但苏洵却有了新的烦恼 。
当自己名满天下 , 可与名公巨卿平起平坐之后 , 他早已消失的斗志又被点燃了 。
虽然多年无意仕途 , 但他骨子里是想做帝王师 , 给时代把脉开方子的 。
欧阳修等人也希望朝廷能将苏洵引进体制内 , 授予相应的官职 。 这给了苏洵很大的期待 。
然而 , 左等右等 , 就是等不来朝廷的委任状 。
苏洵急了 , 直接给宰相韩琦写信抱怨说:
“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 , 而相公尤为有意 。 至于一官 , 则反复迟疑不决者累岁 。 嗟夫!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
北宋“冗官”问题 , 人所皆知 , 所以苏洵用来调侃有司 , 说你们给我一个官职怎么了 , 天下之官难道因为多我苏洵一个人就变冗了吗?
一直等了两年多 , 朝廷才下诏 , 让苏洵去参加考试 。 考试通过了 , 就能直接授官 。
苏洵很有个性 。 他认为朝廷要他参加考试是不相信他平时作的文章 , 便称病拒绝赴试 。
与此同时 ,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近7000字的《上皇帝书》 , 就天下之事提出了他的十项改革主张 。 同一年 , 王安石也递交了给皇帝的万言书 , 提出“变更天下之弊法” 。 但宋仁宗对他们的改革方案均无回应 。
不过 , 由此可以看出 , 苏洵本质上跟王安石一样 , 是有雄心的改革家 。 只是 , 苏洵没有王安石那么幸运 , 他等不到锐意改革的宋神宗上位 。 否则 , 历史记住的 , 就不仅是文学家苏洵的大名 , 而是改革家苏洵的传奇 。
事实上 , 苏洵虽然常年偏居西南一隅 , 但他精通历史 , 一眼就能洞穿宋仁宗盛世背后的危机 。
在他最著名的政论文章《六国论》中 , 他提笔就写道:
“六国破灭 , 非兵不利 , 战不善 , 弊在赂秦 。 赂秦而力亏 , 破灭之道也 。 ”
六国灭亡 , 不是武器不锐利 , 仗打得不好 , 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 割地贿赂秦国 , 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 , 这是灭亡的根本原因 。
结尾又写道: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其势弱于秦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苟以天下之大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是又在六国下矣 。 ”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 , 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 但还有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可能性 。 如果一个一统天下的大国 , 却自取下策 , 重蹈六国割地贿赂以致灭亡的覆辙 , 这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
整个北宋 , 读过这篇《六国论》的人 , 都能一眼看清苏洵是在借古伤今 , 讽刺当时朝廷以岁币向契丹换和平的政策 。
但像苏洵这样的民间鹰派 , 在宋仁宗后期是不可能获得重用的 。
最后 , 朝廷还是给了苏洵一个县主簿的低级职位 , 留京参与编纂礼书 。
1066年 , 在带领两个儿子到京城发展的10年后 , 苏洵病逝了 , 年仅58岁 。
苏洵之死 , 震惊朝野 , 为他作挽词的士大夫达100多人 , “自天子、辅臣至闾巷之士 , 皆闻而哀之” 。
苏洵死时 , 苏轼30岁 , 苏辙28岁 。 此后 , 兄弟俩宦海沉浮 , 却被父亲早年预测他们前途的《名二子说》一一说中:
苏辙为人较稳 , 一度官至副宰相之位;而苏轼锋芒毕露 , 虽然仕途坎坷 , 但文名最盛 , 光耀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