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中文:学术研究要坚持“三性”

正值庆祝钱中文先生90岁华诞之际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钱中文文集》 。 其中第五卷收录了钱先生为我的博士论文《作为商品的艺术》出版时所做的序《艺术不仅仅是商品》 。 这不禁使我的思绪回到当年的西八间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想起了钱先生给我们上课 , 特别是对我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 。 当时 , 钱先生提出的许多意见与建议 , 不仅对我博士论文的写作具有决定性影响 , 而且成为迄今我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写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
|钱中文:学术研究要坚持“三性”
本文图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 “作为商品的艺术” , 是我博士论文中相对“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的一个重要概念 。 由于论文的标题过长 , 出书时 , 为了简洁 , 使用了这个书名 。
当时 , 我报给钱先生的博士论文选题 , 是关于马尔库塞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 已搜集了几本马尔库塞的英文原著与一些研究材料 。 钱先生听后说 ,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 国内现在已经有了介绍 , 李泽厚也有研究 , 你能超过李泽厚吗?钱先生还说 , 现在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 , 文艺界发生了很大变化 , 出现了艺术商品化现象 。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艺术的意识形态性 , 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 。 怎样看待这一新的艺术现象 , 理论界还很少关注 。 学术研究要有“前沿性”的问题感、现实感与时代感 。 当然 , 艺术商品化现象 , 在国外已经经历了几百年 , 但在我们国家尚是新课题 。 建议你从国外着手 , 探讨规律性的问题 , 为我国艺术商品化发展提供借鉴 。 正是根据钱先生的建议 , 我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 重新确立了博士论文选题:《经济转型期的艺术商品化问题——国外艺术商品化历程探索》 。 这个标题也是钱先生提出与确定的 。
|钱中文:学术研究要坚持“三性”
本文图片

钱先生在给我们上课时曾说 , “我是个真正的后知后觉者” 。 他是留苏研究生 , 1959年回国后 , 分配到中国科学院(1978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正遇上所谓“反右倾"与反修运动 , 曾根据上级的指示写过批判文章 。 “文革”时期成为群众“专政”的对象 , 发配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 “反革命”的帽子直到1978年才被摘除 。 “我曾是个人迷信的拥护者 , 又是受害人 。 ”文革结束后 , 钱先生经过四五年的反思 , 反省旧有的文学观念和文风,努力消除自身所受的极左文艺思潮的影响 , 完成了从“非人”到“人”的转换 。
钱先生对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有着深刻的感受与认识 。 他认为 , 长期以来 , 学术界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 , 导致文学理论失去了主体性 , 沦为政治的附庸 。 据钱先生介绍 , 这种做法主要学自苏联 。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后 ,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征圣”、“宗经”思想盛行 。 一个政治领导人上台 , 理论家们总要蜂拥而上 , 为之歌功颂德 。 开头是出于爱戴 , 以后就变为习惯动作 , 并成为一些文人求荣求发的捷径 。 文革时期 , 这种“征圣”“宗经”行为在我国达到顶峰 , 对学术危害极为严重 。 钱先生勇于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个人迷信思想 , 终极真理思想 , 使我过去在人格上形成了盲从与依附的致命弱点 , 人格不过是个依附的人格 , 不过是个单纯的工具与符号 。 ”他告诉我们 , 这块古老的东方的封建主义土壤 , 仍然肥沃得很 , 不断产生着“文化大革命”的细菌和动因 。 因此 , 他不断提醒我们 , 学术研究一定要避免这种“文革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