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这句话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 , 因为不管是在课本里还是影视剧当中都会经常的出现 。但是你知不知道“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这句话背后的典故又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的 , 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对话产生了这一个金句 。其实吕蒙的一生还挺励志的 , 不太熟悉他的朋友赶快来看看吧 。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 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之后 , 主要人物有两个 , 一个是鲁肃 , 另一个是吕蒙 。原文如下:
蒙始就学 , 笃志不倦 , 其所览见 , 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 , 过蒙言议 , 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 , 至于今者 , 学识英博 , 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今论 , 何一称穰侯乎 。兄今代公瑾 , 既难为继 , 且与关羽为邻 。斯人长而好学 , 读左传略皆上口 , 梗亮有雄气 , 然性颇自负 , 好陵人 。今与为对 , 当有单复以乡待之 。”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于是吕蒙开始努力学习 , 专心致志 , 从不厌倦 , 他所浏览的书籍 , 比以前的大儒还要多 。后来鲁肃接替周瑜的职务经过吕蒙的驻地 , 就无法难倒吕蒙 。鲁肃非常高兴 , 拍着吕蒙的后背对他说:“我原本以为你只有军事才能 , 没想到你的学识居然也是很如此渊博 , 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
吕蒙回答:“即使三日不见 , 别人也会有进步 , 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如今兄长接替周瑜 , 很难继续他的事业 , 同时您又与关羽为邻 。此人很好学 , 能够背诵《左传》 , 嗓音洪亮 , 气概非常威武 。然而他性格自负 , 喜欢凌驾于他人之上 。与他对阵 , 应该用出奇制胜的策略来对付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典故出自哪里,这个故事是怎样的?】本文要说的成语 , 便是吕蒙口中的“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意为即使三日不见 , 别人也会有进步 , 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这也是吕蒙首创的一句成语 。
鲁肃对鲁肃的态度 ,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很瞧不起吕蒙 , 原因是觉得吕蒙只是个一勇之夫 , 没什么文化 。第二阶段则是这一次与吕蒙见面后 。因为鲁肃突然发现吕蒙学识渊博 , 非常感叹 。
不过 , 有一点是鲁肃没有想到的 。此次会面之后 , 鲁肃又在孙权面前夸赞吕蒙 , 孙权对吕蒙也更加重视 。其最终的结果却是吕蒙在孙权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 而鲁肃却在下降 。究其缘由 , 还是鲁肃一味对刘备妥协 , 引发以吕蒙为首的东吴少壮派将领的不满 。
此后 , 吕蒙又向孙权提出建议 , 改变了鲁肃实行的联合刘备的主张 , 转而向图谋荆州 。最终 , 吕蒙也如愿以偿歼灭了关羽 , 拿下荆州 。而多年以后 , 孙权也公开表态 , 认为鲁肃对刘备的妥协是错误的 。
- 死得其所典故出自哪里,死得其所什么意思?
- “东道主”这个词语究竟从哪里来的,东道主背后的典故故事
- 置之死地而后生典故出自哪里,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意思?
- 步步为营典故出自哪里,步步为营什么意思?
- 巫山云雨是什么意思?楚怀王梦神女的典故
- 睚眦之怨典故出自哪里,睚眦之怨什么意思?
- 咬牙切齿典故出自哪里,咬牙切齿什么意思?
- 随世沉浮典故出自哪里,随世沉浮什么意思?
- 潸然泪下典故出自哪里,潸然泪下什么意思?
- 谈笑自若典故出自哪里,谈笑自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