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到:
故可达其情性 , 形其哀乐 。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 , 书《画赞》则意涉瑰奇 , 《黄庭经》则怡怿虚无 , 《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 暨乎兰亭兴集 , 思逸神超;私门戒誓 , 情拘志惨 。 所谓涉乐方笑 , 言哀已叹 。 岂知情动形言 , 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 , 本乎天地之心 。
本文图片
这两段话都涉及到书法中的情感问题 , 这也是孙过庭首先提出来的书法情感的概念 。 他用王羲之所写的几篇名作为例 , 说明了情感在书法作品中所占的地位 , 因为书法之所以能打动人、感染人 , 就是因为情感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
他认为 , 王羲之在写《乐毅论》和《东方朔画赞》的时候 , 都是把历史人物的身际遭遇与书写对应了起来 , 并且王羲之当时书写时 , 完全被文中的内容及人物遭遇所打动 , 因为有人书写者的情绪参与 , 这些作品就有了不同的情绪传递 , 从而也影响到了书法作品的境界表现 , 如情绪上的喜怒哀乐 , 作品也就显得沉着、情低 。
本文图片
对于道教的经典作品《黄庭经》而言 , 也许是因为魏晋时期人们尊奉俯仰的缘故 , 王羲之很是理解并且可以吃透其中的个味 , 因此在书写时也就把那些虚无、超逸的感受在笔下生发出来 , 使得作品就有了“怡怿虚无”的感受 。
《太师箴》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名士嵇康所作的一篇内容 , 因其中内容所交错复杂 , 王羲之在书写时也会有“纵横争折”的思想情绪 。 同样 , 作为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序》来说 , 王羲之针对当时的情景及人物、事件关系 , 表现出了超逸至上的情致 , 即:“思超神逸” 。
本文图片
【书法|人有四种情绪变化,带给书法多重影响,情感会决定作品风格吗?】孙过庭通过对王羲之这些名作的分析 , 主要是站在了人的情感角度对书法境界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一些分析论述 , 总体来说 , 就是人的喜怒哀乐对书法精神境界产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问题 。
如明代书法家解缙所说 , 书写者的情绪活动 , 会给书法及用笔呈现出不同的意境:
喜而舒之 , 如见佳丽 , 如远行客过故乡 , 发其怡;怒而夺激之 , 如抚剑戟、操戈矛 , 介万骑而驰之也 , 发其壮 。 哀而思也 , 低回戚促 , 登高吊古 , 慨然叹息之声;乐而融之 , 如梦华胥之游 , 听钧天之乐 , 与其草瓢陋巷之乐之意也 。
这段论述也是对应于孙过庭所说的喜怒哀乐 , 只不过他比孙过庭说得更为直接 , 除了对书法作品的意境有直接影响外 , 还指出书写者在书写时的用笔状态给作品意境带来的一些变化 。
本文图片
人的情绪喜悦了 , 所写的字就会舒展 , 就像见了佳丽回到了故乡一般 , 而情绪暴怒之后 , 心情自然就像要操戈动怒 , 所写的字也就显得很激怒 。 人一旦有了哀思 , 情绪低回 , 作品自然也会有“登高吊古”般的愁怀 , 遇到乐事 , 自然也就有了冲融之情 , 其所写作品就会充满着“弥漫之貌” 。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他所著的《艺概》中说到:
笔性墨情 , 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 是则理性情者 , 书之首务也 。
- 谢权熠|《且乐溪山——谢权熠书法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
- 钱法成|“薰风暖雨正逢时”钱法成书法作品展开幕
- 书法|虞国之门,竟有这般千秋风流
- 书法|【2268】浮云之上
- 书法作品|巨幅书法作品《曹州赋》揭幕仪式在菏泽市图书馆成功举办
- |巨幅书法作品《曹州赋》在菏泽市图书馆揭幕
- 高僧|历代20位得道高僧书法作品欣赏,已入禅境!
- 书法|拒绝皇帝求字的最牛书家,却被大家质疑了近千年!
- 唐寅|这么一位短命的书法家,他是著名才子唐伯虎的亲家
- |汉字趣谈:且(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