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
三山半落青山外:三山遥遥在望,看不清楚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
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二水:一作"一水" 。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
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
浮云能蔽日:比喻谗臣当道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
9.诗词赏析怎么写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
诗词鉴赏的主要方法还有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