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姿”指水,“霜质”谓竹 。诗人沿着溪潭继续游赏,遥看涧流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蜿蜒而去,使他难以辨明流水的去向 。
举目望去,山林伸向远方,那山岩也随着林子延伸,越到远处,看起来岩层越密 。诗人置身在这无边无际的深碧苍翠之中,已经不知道是白天还是晚上 。
他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明月初升了 。再向东看,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 。
灵运写山水景色,最擅长实景实写,细腻刻画 。正如王夫之所评:“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虚”(《古诗评选》卷五) 。
这六句,从视觉、触觉、感觉、错觉多方面着笔,准确地表现出深山大壑中密林幽涧的气象,又利用浅深、明暗、远近的对比,显示了山水的繁复、曲折,阴暗、清冷,造成一种幽深、神秘、变幻莫测的境界 。如此神秘幽异的原始山林景色,是前人所未见到也未写过的 。
灵运写山水,为了达到“情必极貌以写物”的目标,便力求“辞必穷力而追新”,以新的语言词眼表达新奇的意象 。这几句中的“委”与“迥”,“屡迷”与“逾密”,状景异常精细逼真 。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一联,在上下句之中造设“澹潋”、“团栾”两个叠韵词对偶,造成听觉上整齐铿锵的韵律感;而“结”与“润”两个动词,分置于句中第三字的中间位置,构成“句中眼”,更使景物呈现出活泼的生气与清新的韵致,显出诗人的匠心巧思 。“践夕”二句,总揽一笔,说自己在深山中只顾赏玩幽景,忘却了时间的推移,不觉中,已从早上游到了黄昏 。
而岩林最幽深最隐蔽的地方,也都游历到了,以上是第二层次,诗人以其丽情密藻铺叙景物,形成了全篇最精采的部分 。“蛊上”以下八句,是第三层次,即兴情悟理 。
这一部分写得较为枯燥,下面略作解释 。“蛊上”,谓蛊卦上九 。
《周易·蛊》说:“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履二”,谓履卦九二 。
《周易·履》说:“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贵”、“美”都是主张、赞赏之意 。
“幽人”和“高尚”两句紧承上两句,进而抒发情怀,说凡隐逸之人,都是心怀坦荡,安行无碍,这种高尚之风,高远之趣,真是举世无双的了 。读者不难发现,灵运这里已是以“幽人”自居了 。
“颐阿”,应答之声;“何端”,即何由 。这一句意思说:我身心都沉浸在阒无人迹的山林之中,再也无由听到謦欬之声了 。
“寂寞”句,同样出于《老子》:“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一”是道或大全的意思,抱一就是守道 。
这句说:我只能在寂寞中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老庄玄理,安性守道 。结尾一联,上句的“如”字,应作“知” 。
《庄子·缮性篇》说:“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 。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
其大意是说,知识是有害的,要追求“大道”,就必须恬静无为,任其自然,摒弃知识 。而摒弃知识,才是真正的“知” 。
恬静无为养育了这个“知”,而这个“知”又反过来养育了恬静无为 。二者“交相养”、相 。
7.古诗词,文言文注释5遍应该怎么写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