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怎么写( 二 )


装配台平均约每小时装配成一辆车 , 生产率至少不低于装配线 , 而工人满意感大增 , 离职率从40%至50%降到25% , 质量有所上升 。尽管瑞典的劳力成本一直是全世界最高的 , 但沃尔沃却能保持一直赚钱 , 利润占销售额中的百分比仍属汽车业中三家最高者之一 。
思考题: 1、沃尔沃公司的工作再设计过程说明了什么? 2、从沃尔沃公司工作再设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案例2 霍 桑 实 验 位于美国芝加哥城外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Hawthome)工 厂 , 是一家制造电话机的专用工厂 , 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 。但工人仍愤愤不平 , 生产效率也不理想 。
为此 , 1924年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 , 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多种试验 。这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 。
从1924~1932年 , 在将近8年的时间里 , 霍桑试验前后共经过两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 , 它主要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进行的 。
第二个回合是1927~1932年 , 主要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Elto Mayo)主持进行研究 。整个试验前后共分为四个部分 。
一、照明实验 这项实验在霍桑工厂共进行了两年半时间 , 试验是在被挑选出来的两组绕线工人中间进行的 。一组是“试验组” , 一组是“参照组” 。
在试验过程中 , “试验组”不断地增加照明的强度 , 从24、46、76烛光逐渐递增 , 而“参照组"的照明度始终保持不变 。研究者起初打算考察照明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 找出一种理想的照明度 , 在这种照明度下工作 , 能使工人的生产效率达到最高标准 。
但出乎研究者的意料之外 , 试验的结果 , 两组的产量都在不断提高 。后来他们又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逐渐降低“试验组”的照明强度 , 还把两名试验组的女工安排在单独的房间里劳动 , 使照明度一再降低 , 从10烛光、3烛光一直降到0.06烛光 , 几乎和月亮光差不多的程度 , 这时候 , 也只有在这时候 , 产量才开始下降 。
研究者的结论是:工作场所的灯光照明只是影响生产的一种因素 , 而且是一种不太重要的因素 。除照明之外一定还有其他什 。
2.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所谓组织行为学 ,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 , 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 , 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 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 , 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 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 , 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 , 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案例分析: 1、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 问题:(1)小白为何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试用亚当斯的公平论来解释;(2)小白能否算一位高成就激励者?试用麦克利兰的标准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