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藏包的包怎么写

1.七月半写地盘列祖的包怎么写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 , 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 。烧包袱 , 是由烧纸钱演化而来 。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新亡人)、十四日(老亡人)祭奠亡灵时 , 都要烧包袱 。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 , 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 , 更好地庇佑子孙 。将打好的纸钱 , 用白纸封起来 , 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 。封好后 , 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
男称大人 , 女称孺人 。
父母死三年内:父称新逝显考 , 母称新逝显妣 。孝男:XX、XX 。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 , 母称故显妣 。孝男:XX、XX 。
其格式如下: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 老大人 、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
故显妣(父姓)母、(母姓)老孺人 、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
孝男: XX 、孙:XX 、时间:年号(六十花甲)七月十四(或中元) 。
详细格式列子:
包袱的文字是直排的 , 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如下图):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即: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
第二列:上奉XX(即:恭敬地奉送给XX) 。
第三列:故XX收用(即:已经故去的XXX老人收用) 。
第四列:孝XX祀(即:阳世孝人XXXX祭奠) 。
第五列: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即:农历跪拜焚化的日期) 。
2.七月半烧包怎么写这里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 , 烧给死去的亲人 , 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 。
包好后一烧 , 就算把钱寄出去了 , 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 , 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 , 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 , 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 。
这叫写包袱 。写包袱有很多讲究 , 学问很深 , 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 。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草体 , 压着折纸的缝写 , 代表封口 , 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 。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 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 , 正面就这样写 。
中元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 某某某 某某某 孙 媳 某氏 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 , 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 , 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 。
人刚死 , 烧包袱过去 , 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 , 烧包袱过去 , 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 , 是包袱的主体部分 , 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 。
“故” , 死也 。“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 , 至于父母是否“显”过 , 并不重要 。
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 , 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 。“某府” , 表明是某家的事 。
“讳”要朝右挪半个字 , 上辈人的名字 , 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 。男的接着写名讳 。
女的写姓氏即可 , 不写名字 。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 , 只有小名 。
而母亲的小名 , 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 。“老大人”、“老孺人” , 是再一次的敬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