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规的内容做到了科学合理,简明易行,同时又全面可信,方可达到规范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二、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 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 。
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 。也就是在规则意识还没有很好的形成之前,外在的约束是极其必要的 。
特别是在一些差班,班主任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班主任就是规则的践行者 。
起初,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先做到 。如要求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将成为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
班主任可能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在我带毕业班时要求全体同学提前一小时到班级上晚自习 。起初,不论我是否有晚课,都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班;没有人值日,也没有人愿意值日,我就亲自拿起拖把、扫把,一个人打扫教室卫生 。
我发明的用毛巾擦黑板,要求连擦三遍,直到黑板一尘不染,最后还要把毛巾叠成方形被很多班级效仿 。慢慢的班级秩序会越来越稳定,继而班干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班级管理逐渐走向自动化 。
各小组长、班委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 。其中个别问题生要做好跟踪帮扶,对常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实时提醒、强化,头号问题生由班主任亲自监管,其他个别问题生班干部分管,做到预防为主 。
班级管理中时常会遇到很多难题,每位班主任都应该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只要我们毅然坚守在本职岗位,严格落实班级的各项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学生的规则意识必会有明显的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也会立竿见影 。
6.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1自定班规,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班规
如果只向学生讲规则意识没有他们的亲身体验,规则意识是树立不起来的 。为使学生从思想上尊重规则,发挥学生在规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什么叫规则 。这样做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经过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表现得非常出色,相对来说总结地比较全面,在这里老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会反思自己行为的意识 。诸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在公路上玩耍,红绿灯的作用等此类的交通规则小学生能够自己提出来 。他们经过讨论,游戏规则也总结得比较好 。通过全班讨论,教师整理再逐条念给学生表示确立,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使规则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的需要,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自我教育,由他律变成自律 。让小学儿童自己制定班规注重的不是他们制定的班规有多全,多好,而是注重参与的过程,让儿童亲自参与制定班规这件事比儿童们制定的班规怎么样更有价值 。比如我们班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这样几条:(1)每天佩戴红领巾 。(2)课堂纪律,发言应该举手,一个一个有序地说 。(3)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4)早餐及喝牛奶自觉排队,不插队 。(5)出操要讲究队列纪律,这样才能做到静齐快,提高出操效率 。(6)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 。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7)课间活动的时候遵守秩序,不在走廊、楼梯上奔跑、打闹 。(8)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9)放学排路队,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注意避让车辆 。
2从活动中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是幼小衔接的阶段,幼儿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时,小学生以游戏为主,到了小学要从“游戏人”变成“学习人”角色的转换 。小学低年级儿童进入一、二年级后他们正处于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认识的阶段 。我们要在这个转型阶段给予帮助,多提供些活动的机会让儿童来发展自己的思维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的 。我们要利用好这个特殊的阶段,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培养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 。变硬性的说教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规则进行讲解,加强认知的引导 。比如培养课间活动要守秩序,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就让学生在下课时大家一起跑向教室门口,你抢、我挤,大家挤来挤去,结果谁也出不去,这就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无秩序、无纪律就是没有自由 。每个学生在这种实际情境的经历过程中就能产生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再把感受上升到理念,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也能在行为上有所体现 。反复多次的行为逐渐就能内化为内在需要,从而形成行为习惯 。
- 怎么写舞蹈展示活动材料
- 学生代表介绍怎么写
- 体检分析报告怎么写
- 小学生艺术素养怎么写
- 社会实践的学术价值怎么写
- 月底财务总结怎么写
- 小于3怎么写
- 刘的繁体字怎么写几笔
- 酒店中空房已查房怎么写
- 食品的干点的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