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口语交际怎么写( 三 )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 。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 。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 。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 。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
6.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怎么写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
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 。
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
范文如下:范文一:民族之所以成为这个民族,是因为它有自己特有的东西;一个国家若要成为该民族的国家,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民族精神 。有这样一则材料:某户户主为增改家中电视机频道,寻踪购得增频器回家 。
老伴问:“你买了什么洋玩意儿?”在得知是广州生产的后,又说:“广州出产,怎么没有中文,尽是洋文?”中文,即汉语,厉经千年,几经演变发展到现在 。这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连外国人都在学习,而在它的发源地,在自己国家流通的商品上,竟是洋文说明 。
洋文,尤其是英文的广泛使用,也许是一个趋势,但在中国国内,还是汉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与这些现象相反,有的国家规定,无本国文字说明的产品,一律不准进口 。
而在我国市面上出售的商品中,完全没有中文表识和中国文字说明的,已非个别现象 。难道我们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不值得引以为豪吗?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 。
1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 。),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2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 。
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 。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 。
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3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 。
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4正月不剪头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