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报告怎么写

1.如何鉴赏散文的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1、文学欣赏能力养成的“硬环境”不够理想 。
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学生家庭的读书环境不够理想,家庭藏书普遍较少,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普遍消极;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利用率不高,推荐不力 。2、文学欣赏主体的阅读状况和能力不容乐观 。
首先,阅读时间少,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大量的课余时间被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挤占,爱好文学成了一种“奢侈”,没有阅读量的“厚积”,很难想象会有文学鉴赏和写作的“薄发”;其次,阅读趣味偏嗜,目前高中学生阅读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文章、卡通漫画、消遣杂志、畅销书籍,阅读的精神品质倾向于言情暴力、搞笑另类;再次,文学欣赏能力偏低,校园里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变得十分稀缺,尤其对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们变得越来越陌生 。3、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普遍偏低 。
首先许多教师自进入教师角色之后,已经失去了关心文学发展、文学现象的兴趣,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文学研究的进展,其知识仅仅停留在大学读书时的知识阈内,他们对文学的了解有的甚至落在学生的视野后面;其次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习惯于现成的结论,一切以教参为依据,不愿也不会去认真品味文学语言;再者,当今中学校园里绝少有乐于写作的语文教师,教师出身的作家或是写手凤毛麟角,偶有一二,也成为校园的独特风景 。许多中学语文教师避重就轻,大搞自己熟悉的三大文体教学,漠视文学教育这块博大而丰美的领地 。
4、文学作品欣赏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语文教学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制约,教师习惯于对文本包括文学作品作测试性的技术分析,摒弃了文学作品教学的手段方法 。
注重标准性的答案,轻视发散性的阐发;注重准确的文本筛选、概括,轻视文学形象的想象联想;注重“八股文”式的应试写作,轻视有新意的文学创 作;注重教学环节的考试、分数、排名,轻视教学过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课堂中一招一式的教学,轻视有意义文学性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与之相应的是新课标和正在实施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对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 。
在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阐释时,就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
同时,在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中,要求学生在“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获得发展,并认为: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