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 为啥他们最不爱笑

笑是人体面部表情的一种变化,这代表着人们很愉快很开心,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确实不会这样子微笑,这到底是什么呢?情绪的变化会引起我们心里的变化,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去探究一下,为什么他们不爱笑吧!
情绪是一种心理资源,一种心理能量,是相对有限的,它的发生也是自然规律的,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
“做人嘛,最紧要是开心!”这是香港影视剧中最常出现的一句台词 。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香港人在全球32个受调查国家及地区的居民中,表露日常情感的指数最低,即便是商场的售货员,那种笑容也是受过训练的职业性的笑容,香港人被称为是有一张“扑克脸”,即没有表情的“标准表情脸” 。
其实生活在城市的都市人,很多人都不爱“笑” 。生活压力削弱情感指数根据香港《南华早报》的分析,别看香港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全球金融中心,但另一面,实际上除了中环那小部分“精英人士”,绝大多数的普通市民在工作场所衣冠楚楚,但生活压力却很大 。比如住房很小,每天上班穿得西装笔挺,站在动辄千万的店铺里,回到家衣服一脱,坐在十几平方米的家中;学位有限,入托入学困难,工作竞争激烈等,都在削弱普通人的幸福指数 。如果内心没有轻松,装出来的笑容必定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如果可以任意表现情绪,那么呈现的一定会有愁容、焦虑、担忧、厌倦等等 。
其实人的内心和面部的表情往往是不一致的,这样的表现给人的感觉就特别的不好 。
因为,传递情绪信息的,不仅有表情,还有语气语调、姿势体态等信息 。表情可以掩饰,但眼神、手势、肢体的灵活、随意程度等都会将内心的不耐烦不情愿等信息传递出来 。越是高端的服务行业,这种现象越明显,比如空乘人员 。都市人情绪透支严重其实不只是香港,很多一线大城市的服务行业人员,都会有这种“扑克脸” 。在服务对象面前总是呈现一副笑脸,不论在谈论什么,笑容几乎不变 。但回到自然环境,则面无表情,不愿多说话 。
实际上,情绪作为一种心理资源、心理能量,是相对有限的,其发生、调动、转化,也都有其自然规律 。比如,礼节性的微笑可以对他人表达尊重 。但如果要求服务人员做到笑容可掬,而且是持续的热情,那么就可能会引起情绪的损耗甚至是耗竭 。
如果一份工作需要经常性调动情绪,那么工作结束之后,情绪就会有很大的消耗 。有报道说,很多笑星,比如陈佩斯、郭德纲等,回了家多是一个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与舞台上的表现截然不同,就是情绪透支的一个表现 。
【情绪管理 为啥他们最不爱笑】情绪的发生也是需要成本的 。
如果需要一些从业人员在提高服务时,也提供情绪的交流和支持,那么就需要给予价值的体现,否则,就是不公平的 。就如同我们无法要求硬座列车的乘务员像空姐那样对乘客微笑 。都市人请笑一个当然,如果能够在承受生存压力的情况下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让自己有一副好脸色,则实在是一件悦人悦己的好事情 。有几个方面可以尝试着去做 。
选择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曾有报道,一个在垃圾山上拾荒的年轻人,每天八点准时“上班”,和同伴一样,拿着工具在垃圾堆里捡拾物品,但每天一到五点就准时下班,不论后面的垃圾车还会运来什么“宝贝”,统统不管 。下班之后就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吃完晚餐后在垃圾山放风筝 。采访时,他说,同样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开心点呢?这个年轻人被称为“垃圾山上小资” 。可见,幸福与否,开心与否,更多的是取决于自己对生活对自己的态度 。